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眼底血管病变与脑微出血的关系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病变与脑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能坐位行眼底照相的脑梗死患者123例,患者知情同意后均进行头部MRI检查及双侧眼底照相。依据是否发生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52例)和非CMBs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眼底血管病变情况(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出血斑、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
作者:李婷;陈玲;张微微 刊期: 2015- 05
-
高分辨磁共振对颅内动脉瘤壁成像的初步评估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54例66个动脉瘤患者的3.0THR-MRI多序列管壁成像资料,比较其中49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瘤壁强化组(18例,21个动脉瘤)与未强化组(31例,40个动脉瘤)的动脉瘤病变特征,分析影响破裂的危险因素。将另外5例破裂动脉瘤作为对照组,按照动脉瘤大小、部......
作者:瞿米睿;王驰;陈士跃;段国礼;吕楠;刘建民;黄清海 刊期: 2015- 05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计算机血流动力学分析: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近,澳大利亚的学者研究显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前景。但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迟发性动脉瘤闭塞、治疗后遗留症状及动脉瘤破裂。他们通过分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剖面来明确其治疗的成败。......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编译 刊期: 2015- 05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IS)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IS患者202例,按照低分子肝素Org10172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将IS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149例和小动脉闭塞型卒中(SAO)53例。纳入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1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对所有受试者HDAC......
作者:高明;王志海;薛丽霞;张双彦 刊期: 2015- 05
-
颅内动脉瘤破裂机制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IA)是由动脉管壁变薄、扩张所引起的动脉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动脉瘤起源和生长的本质是血管壁内弹性膜消失,中膜变薄和随之而来的重塑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1]。在美国近5%的人口(约有1500万人)每人至少有一个IA,这些IA每年约有0.2%(3万人/年)破裂从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IA出血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极高。当前预防IA......
作者:王文鑫;许百男;孙正辉 刊期: 2015- 05
-
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
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20%[1],是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手段较少的卒中之一[2]。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的结局。超早期止血、控制颅内高压、急性期合理降低血压、脑室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和微创手术等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望改变目前脑出血匮乏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3]。笔者针对脑出血的一些有争议的治疗方法及策略进行综述,为今后脑出血治疗方面......
作者:马舒贝;吉训明;罗玉敏 刊期: 2015- 05
-
缺血修饰蛋白在脑血管病急性期表达的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modifiedalbumin,IMA),又称钴结合蛋白,是近年来发现对缺血高敏感性的血清学指标,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检测早期心肌缺血[1-3]。随着对该蛋白了解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该蛋白在肺栓塞[4]、肠系膜缺血等疾病中亦存在异常表达[5]。急性脑血管病作为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其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显示,......
作者:韩建一;吴培;徐善才;郑秉杰;亓敬涛;戴家兴;李俞辰;史怀璋 刊期: 2015- 05
-
亲环素A和Krüppel样转录因子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血管壁亲环素A(CyPA)、Krüppel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变化。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动脉粥样硬化8、12、15周组,每组8只。给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脂饲料喂养,并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60万IU/kg一次性腹腔注射;给予对照组大鼠基础饲料喂养。在喂养第8、12、15周时处死大鼠,分离......
作者:黎红华;盛冲霄 刊期: 2015- 05
-
以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的白塞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30岁。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10余天于2010年4月30日入住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个月前为海上劳作时出现发热伴头痛、呕吐,就诊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因症状无缓解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意识清楚,颈部抵抗为胸骨上二横指。头部MRI平扫及增强示:上矢状窦内异常信号影,呈短T1、短T2信号(图1a、1b),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腰椎穿刺......
作者:李军;张小军;王守森 刊期: 2015- 05
-
血管内超选择诊治隐匿性颅内动静脉畸形一例
患者女,27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3年”于2014年2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患者3年前饮酒后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急诊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额叶出血(图1),DSA检查未发现异常(图2),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左侧肢体功能恢复接近正常。6个月后于当地医院复查DSA,未见明显异常(图3)。1年前患者于我院接受MRI+MR血管成像......
作者:纪文军;康慧斌;刘爱华;李佑祥;吴中学 刊期: 2015- 05
动态资讯
- 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 2 恶性肿瘤并发脑梗死研究进展
- 3 支架成形术治疗不同Mori分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研究
- 4 富含亮氨酸低分子蛋白聚糖家族成员Decorin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5 虚拟现实技术在卒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 6 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
- 7 重症卒中患者并发高渗血症的干预与预后研究
- 8
- 9 缺血性卒中DNA甲基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 10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急性期转归的观察
- 11 基于复合手术背景下急诊颅内外旁路移植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 12 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 13 Yas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招生简章
- 14 阿司匹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调节蛋白1和存活素表达的影响
- 15 microRNAs在动脉瘤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6 脑血管病相关性运动障碍的认识现状
- 17 直径≤7 mm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 18 低氧预处理对缺血性卒中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 19 血流导向装置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20 缺血性卒中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