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采用经股或经颈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电解可脱微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100%动脉瘤腔闭塞的45个,95%闭塞的39个,90%闭塞的18个.G1asgow预后评分:I级86例,Ⅱ级5例,Ⅲ~Ⅳ级4例,V级5例.1例椎动脉瘤栓塞后8h,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栓塞术后36h再出血......
作者:谭显西;钟鸣;李则群;林晨;鲁祥和 刊期: 2004- 05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选用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患者此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赵喜才;王艳辉;王文辉;彭小祥 刊期: 2004- 05
-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死亡26例分析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的常见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0年至2003年死于康复期的26例住院脑出血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6例住院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死亡原因:12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例继发性感染,5例食物窒息,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2例肺栓塞,与急性期死亡原因有明显不同.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死亡常见危险因素应有充分认识,积极预防和......
作者:杨水泉;李玲;黄如训;高筱雅 刊期: 2004- 05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记忆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后是否遗留记忆障碍.方法对49例TIA患者在其末次发作后平均8d内进行临床记忆量表甲套测试,然后对其随访平均3个月(自末次发作后开始),对随访期间无TIA再次发作的42例患者,用临床记忆量表乙套复查记忆功能,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接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药物的治疗.结果TIA患者末次发作后平均8d内与平均3个月后相比,前......
作者:朱丽平;贾建平;王默力 刊期: 2004- 05
-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避免引起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8例TCCF患者,共进行栓塞术75次.1例经颈部切开穿刺,以球囊栓塞;2例经眼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其余则经股动脉入路栓塞.结果颈内动脉通畅率为66.2%,有3例在瘘口近端闭塞颈内动脉,有5例在栓塞术后3d内球囊过早泄漏,再次行栓塞术,1例栓塞瘘口后出现假性动......
作者:陈左权;白如林;黄承光;张光霁;卢亦成 刊期: 2004- 05
-
血管成像的隐性海绵状血管瘤并发脑实质出血15例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15例血管成像隐性海绵状血管瘤引起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经CT/MRI证实.全部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2例只采用病变切除,1例病变在桥脑经第四脑室基底入路并经面神经上三角切除了海绵状血管瘤,2例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有顽固癫痫,做颞叶及病灶切除.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果15例全部切除了病变,获得良好的效果,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作者:李龄;雷霆;陈劲草;陈坚 刊期: 2004- 05
-
小鼠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后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的变化
目的研究小鼠类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神经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及细胞活性变化,探讨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治疗意义.方法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法,建立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的小鼠脑细胞分为实验组(给予类缺血/再灌注处理),药物干预组(类缺血/再灌注处理+氟桂利嗪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30min、1h、2h、3h检测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再灌注30min至2h检测钙离......
作者:刘永红;万琪;李力 刊期: 2004- 05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1名同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ACEDD基因型频率为0.33,对照组为0.18(两者比较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
作者:周赛君;朱蓓蕾;金得辛;夏君慧;叶好好;张旭 刊期: 2004- 05
-
垂体瘤伴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患者女,39岁,头痛伴恶心,呕吐半年,突发左眼突出1个月,在外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同时发现左侧海绵窦区异常信号(图1),考虑垂体瘤,并累及左侧海绵窦.2003年12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合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图22A、B).患者不接受任何治疗,仅行压颈试验.近3月来,左眼肿胀渐缓解,来我院复查脑血管造影发现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消失(图22C、D).患者拒绝手......
作者:王亚冰 刊期: 2004- 05
-
侵袭性垂体瘤伴发鞍区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5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性欲减退10余年入院.8年前患者因外伤行头颅CT检查发现垂体瘤,当时左眼已基本失明,未行手术治疗.2个月前患者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发作,咬碎舌头,2周前又有类似发作,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MRI示:垂体瘤伴左颈内动脉瘤.......
作者:寿雪飞;鲍伟民;高亮;冷冰;宋冬雷 刊期: 2004- 05
动态资讯
- 1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进展
- 2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经眼窗对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的探测
- 3 复杂型硬脑膜动静脉瘘并横窦巨大静脉瘤栓塞治疗一例
- 4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 5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和CD61及CD62P的表达
- 6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
- 7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的关系
- 8 衷心的感谢 殷切的希望
- 9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唤醒试验可降低转流管使用率
- 1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的舌咽神经痛
- 11 北京部分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筛查
- 12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定量测量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 13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 14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 15 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大脑中动脉瘤治疗效果的分析
- 16 2016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 17 神经纤毛蛋白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18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 19 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 内侧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与颈动脉系统病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