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2期文章
  • 青年女性脑梗死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及其对发病年龄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发病年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260例青年女性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青年女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①260例患者中,36~45岁患者多(65.8%),18~25岁患者少(11.5%).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3......

    作者:周涌涛;肖蓉;张新卿;郭秀海;陈彪;贾建平 刊期: 2012- 02

  •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HT组(90例)及非HT组(87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4h内的血压、餐后及空腹血糖、胆固醇水平,影像学监测到的梗死面积,心房颤动,溶栓治疗,入院前、后的抗凝治疗,既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史.对差异有统计学意......

    作者:张雯君;王伟平;李保华 刊期: 2012- 02

  •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瘤夹的选择和应用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的手术中,动脉瘤夹的选择规律和使用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颅手术夹闭的46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分析瘤颈的位置、术中动脉瘤夹的型号及放置方式等.术后对患者以门诊、电话、DSA进行随访4个月至4年.结果①将46例PCoAA分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型3种......

    作者:李良;莫大鹏;张莹 刊期: 2012- 02

  •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与脑梗死体积及其分布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患者DSA所见软脑膜动脉吻合(LMA)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及其分布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MCAMI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表现对LMA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侧支循环较好组(LMA评分1~2分),共24例;侧支循环较差组(LMA评分3~5分),共26例.按照多田公式计算脑梗死的体积,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的差异,判定脑梗死体积与L......

    作者:罗语嫣;郭鹏;许斌;丰宏林 刊期: 2012- 02

  • 血栓弹力图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TAS治疗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

    作者:刘玲;杨防;李敏;侯华娟;刘亚红;陈光辉;张仁良;刘新峰 刊期: 2012- 02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约有60%~80%的患者由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A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主要有两大学说,即脂质浸润学说和炎性反应学说.血脂在动脉壁内沉积是AS早期的病理改变,调脂药物及综合治疗各风险因素的方案使用后仍有50%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炎性反应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斑块的破裂及继发的血管事件.......

    作者:吴银燕;殷红兵 刊期: 2012- 02

  • CT血管成像在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及进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虽仍是评价颅内动脉瘤术后疗效的金标准,但随着先进的CT影像设备及各种成像技术及软件的应用,CT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得到公认.CTA可以有效地显示动脉瘤的残留及载瘤动脉的狭窄及血管痉挛的情况,并且可以发现新发动脉瘤.在术后随访中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减少再出血及致死、致残的风险.......

    作者:夏湘平;孙晓川;何朝晖;张晓冬 刊期: 2012- 02

  •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进展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大约占全部卒中患者的0.5%~1%[1],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20~35岁的年轻女性[2],男女发病比例为1.5∶5[3].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得到有效治疗,CVST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随着近几年来对此......

    作者:李广文;季泰令;曾现伟;吉训明 刊期: 2012- 02

  • 我国对烟雾病治疗的30年进展

    烟雾病是一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大分支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且在颅底伴有异常新生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血管性疾病.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故名烟雾病.该病早于1957年由日本的清水和竹内描述,1969年由铃木命名.自1976年,河南医学院李树新[1]在国内首次报道4例烟雾病以来,国内学者对烟雾病的研究陆续进行了报道,在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尤其是治疗......

    作者:咸鹏;段炼 刊期: 2012- 02

  •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脑出血大鼠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及凋亡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区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将其分为假手术组(6只)、脑出血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6只)、rhIGF-1干预组(简称干预组,36只).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按照给予干预措施后的6个时间点再随机分为6个亚组:6、12h组和1、2、4、7d组,每个亚组为6只大鼠.......

    作者:韩彩萍;张卫萍;田晔 刊期: 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