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10期文章
  • 幕上皮质下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预测因素

    目的探讨幕上皮质下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142例幕上皮质下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39例)与稳定组(103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及影像学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幕上皮质下梗死后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PMD组患者进展时间平均为......

    作者:曹树刚;徐文安;赵昊;郭茜;王建;葛婷婷 刊期: 2012- 10

  • 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目的探讨胼胝体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7例胼胝体AVM患者进行手术治疗.AVM分别位于胼胝体膝部1例,体部额段3例,体部顶段1例,压部2例.5例有脑室出血,对其中1例发生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对膝部AVM经冠状切口单额开颅,行血肿清除及AVM切除术;对体部额段AVM患者,经前纵裂及额叶皮质造瘘后,经侧脑室切除AVM及清除血肿;对体部顶段A......

    作者:张永力;孙玉明;刘方军;石祥恩 刊期: 2012- 10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颈内动脉狭窄及溃疡性斑块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A)与颈内动脉狭窄和溃疡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均行头部MRI及颈部血管DSA检查,确定颈内动脉病变情况.根据MRI将患者分为LA(70例)组和无LA组(32例),再根据LA的部位将其分为皮质下LA组(46例)和脑室周围LA组(53例).分析LA的部位、病变的程度与颈内动脉狭窄及溃疡斑块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王世芳;肖卫民;吴志强;罗根培;李润雄 刊期: 2012- 10

  • Notc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出血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Notc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出血性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医学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AVM患者,共35例,根据病史和影像学特点,将AVM患者分为出血性AVM组(简称出血组)27例、非出血性AVM组(简称非出血组)8例,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两组畸形血管团内Notch1和VEGF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①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中,Notc......

    作者:邢海霞;徐渭;赵兵;万丽;谭显西;钟鸣 刊期: 2012- 10

  •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

    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cm,平均(7.5±2.0)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入院前1年和8年在外院接受栓塞治疗,3例近期接受术前栓塞,对18例直接实施......

    作者:张永力;孙玉明;刘方军;石祥恩 刊期: 2012- 10

  •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保护药转化医学的现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唯一被国际认可的治疗急性期脑缺血有效的药物.然而,因溶栓时间窗及溶栓禁忌证的限制,能成功进行溶栓的患者极少.即使成功溶栓后恢复脑血流,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并无神经保护作用,且本身存在神经毒性,还需要其他神经保护药物进行治疗[1].抗栓治疗虽可降低卒中的复发率及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且可增加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作者:刘小蒙;罗玉敏;陈俊 刊期: 2012- 10

  • 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自然史与发生机制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导致青少年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青少年致残、致死的主要脑血管病之一[1].出血性AVM的预后差,病死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植物生存、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的后遗症.但是,目前AVM的发生和出血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4].目前研究认为,AVM的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可能与其自然发展史、血管构筑和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赵兵;石会;钟鸣 刊期: 2012- 10

  •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系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多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叉部,破裂后可以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不良.其病因迄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IA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因素与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1].其发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吸烟、高血压、大量饮酒、年龄、性别等[2].......

    作者:程飞飞;蔡艺灵;刘丽 刊期: 2012- 10

  • 国产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长期随访

    目的评价国产Willis覆膜支架系统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单纯采用国产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系统,治疗7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1例,4例均为大型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复发动脉瘤1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下段大型夹层动脉瘤2例.结果①对7例(7个动脉瘤)患者共置入9枚......

    作者:田彦龙;宋冬雷;冷冰;徐斌;顾宇翔;陈功;徐锋;廖煜君;倪伟 刊期: 2012- 10

  • 卒中危险因素联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卒中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卒中危险因素联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综合评估卒中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根据10565人前瞻性队列人群基线调查资料和7年随访卒中发病资料,分析各危险因素及脑血流动力学积分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按性别建立传统危险因素联合脑血流动力学积分综合的预测模型.采用另一独立样本队列人群(回代队列)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和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以检验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①建模队列人......

    作者:黄久仪;管阳太;郭吉平;王兆平;王艳;曹奕丰;黄鸣峰;沈凤英;阮英;刘广西 刊期: 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