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其中6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统计,共计308例).分析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
作者:焦力群;宋刚;李萌;谌燕飞;王亚冰;马妍;华扬;蔡兵;凌锋 刊期: 2012- 05
-
不同类型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7月煤炭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卒中患者共1322例,其中115例发生卒中后癫痫,根据不同的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CI)组79例、脑出血(CH)组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1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癫痫发生时间、发生类型、卒中发生部位、异常脑电图以及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①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7%(115/1322),其中S......
作者:万继峰;陆尤;任歆;刘长春;常素杰;周卫东 刊期: 2012- 05
-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急性期转归的观察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及脑桥旁正中动脉(PPA)供血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进展性脑梗死及急性期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4-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LSA及PP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例共62例,分为BAD组(29例)及非BAD组(33例).对两组患者出院时行改良Rankin评分(mRS).分析两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BAD发生率、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及急性期的转......
作者:庄君;郭淮莲;程敏;唐春花;赵静 刊期: 2012- 05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转流管的应用及侧支代偿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侧颈动脉闭塞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共308例CEA病例,根据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两组,转流组63例,未转流组245例.比较两组术中微栓子,术后卒中及死亡率.并比较两组中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比例,分析其对转流的影响.结果①转流组患者微栓子中位数为25个,未转流组为1......
作者:郭锋;凌锋;张文彬;宋刚;华扬;蔡兵;谌燕飞;焦力群 刊期: 2012- 05
-
对侧颈动脉闭塞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侧颈动脉闭塞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围手术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296例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颈动脉狭窄行一侧CE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分为对侧闭塞组17例,对侧未闭塞组279例.分析两组术中应用转流管情况及术后30d内的疗效.结果①对侧闭塞组术中转流管应用率为47.1%(8/17),高于对侧未闭塞组的18.8%(51/2......
作者:郭锋;凌锋;张文彬;宋刚;华扬;蔡兵;谌燕飞;焦力群 刊期: 2012- 05
-
颈动脉易损斑块临床特征及其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重要病因.尸体解剖研究证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易损斑块不可预测地突然破损、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IS重要的发病机制[1].因此,关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降低卒中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近年来对颈动脉易损斑块与IS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慧梅;李淮玉 刊期: 2012- 05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评估脑氧代谢的研究进展
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作为神经学检测的项目之一,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但是近10余年才开始将其作为术中评价脑氧代谢状态的一项指标[1].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狭窄率>70%)或闭塞是造成的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该类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可改善脑血液供应,预防并治疗缺血性卒中[2].......
作者:冯华;王天龙 刊期: 2012- 05
-
颅内动脉扩张症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扩张症(intracranialdolichoectasia,IADE)是病变动脉膨大、迂曲的一种血管病变.分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延长扩张症(intracranialdolichoectaticcarotidandmiddlecerebralartery,ICDA)和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IADE发病率不高(0.06......
作者:徐超;廉庆北;郑秉杰;徐善才;史怀璋 刊期: 2012- 05
-
应用同步辐射血管造影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血管痉挛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SAH)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溶剂组及褪黑素组,每组15只.采用视交叉上池自体血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SAH模型.褪黑素组于模型制备后立即经腹腔注射褪黑素一次(15mg/kg),24h再给同等量药物1次.溶剂组以10%无水乙醇(15ml/kg)替代褪黑素,其他与褪黑素组相同.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于术后第2天行神经行......
作者:陈路佳;蔡军;赵京晶;姜立先;陈左权;凌锋 刊期: 2012- 05
-
科学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国人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卒中成为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并且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1].在这个背景之下,卒中无疑成为这些年疾病研究的一个焦点.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经过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是可以有效防治卒中的.......
作者:凌锋;焦力群 刊期: 2012- 05
动态资讯
- 1 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依从性对其的作用
- 2 离子通道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 3 立体定向抽吸血肿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
- 4 机器手辅助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初步应用
- 5 3.0TMRI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断层变化的动态监测
- 6 类冬眠状态对缺血性卒中的保护作用
- 7 手术治愈颅内未破裂巨大动脉瘤并发顽固性癫痫一例
- 8 阿司匹林的耐药性:关注临床终点事件
- 9 磁敏感加权成像深髓静脉征的研究进展
- 10 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 阻断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溶栓后脑出血二例原因分析
- 13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脊髓血管病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的危害与处理
- 14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处理
- 15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并发症
- 16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疗效观察
- 17 脑血管病与眩晕
- 18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多模式阶段培训结果调查
- 19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血流测量分析模型的应用
- 20 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