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中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
作者:沈红健;杨鹏飞;张磊;邢鹏飞;张洪剑;张永巍;柯骏;邓本强;刘建民 刊期: 2018- 05
-
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的血管内重建治疗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VAFAs)血管内重建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连续收治行血管内重建治疗VAFAs2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随访资料.结果(1)26例患者共26个VAFAs,年龄为38~69岁,破裂9例,未破裂17例;瘤径5~12mm.重建技术成功率100%.(2)破裂组9例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8例,单纯......
作者:祁鹏;杨希孟;王利军;陆军;王俊杰;胡深;陈鲲鹏;王海峰;王大明 刊期: 2018- 05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17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3分)组109例,预后不良(mRS≥3分)组6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等,根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
作者:金子凡;冯娟 刊期: 2018- 05
-
磁敏感加权成像深髓静脉征的研究进展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而改进扫描的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可对颅内微静脉系统尤其是深部髓质静脉显像,表现为垂直于侧脑室的小静脉影像.SWI在神经系统,尤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非常有价值[1].2008年,Tong等[......
作者:洪云;朱幼玲;黄治飞 刊期: 2018- 05
-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颅内动脉瘤发展中的作用
不同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在环境刺激下,具有表型转化的能力[1].在生理状态下,VSMC的形态表现为收缩状态,具有调节血流大小、维持血管张力的作用.当血管环境或血流条件发生改变时,VSMC可发生炎性反应和基质重塑,从而使VSMC由收缩型细胞向炎性反应细胞发生转化[2].研究显示,VSMC表型转化在血管粥......
作者:唐海双;黄清海;刘建民 刊期: 2018- 05
-
他汀类药物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一种病理性膨胀,主要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叉部位[1].成人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年破裂率为0~1%[14].在我国35~75岁的成年人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UIA)的总患病率高达7.0%[5].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4,6].与颅......
作者:翟晓东;于嘉兴;马永杰;毛明利;张鸿祺 刊期: 2018- 05
-
p38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选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剔除3只死亡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p38抑制剂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p38、磷酸化p38、帕金森病蛋白7(DJ-1)、自噬相关基因5(......
作者:徐霞辉;王磊;侯亚卿;周文科;黄立勇;张新中 刊期: 2018- 05
-
脑桥“心形”梗死致黄昏幻觉一例
患者男,56岁,因“言语不清伴走路不稳1d”于2018年2月21日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该患者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伴走路不稳,头晕,视物双影.有饮水呛咳,无意识不清及抽搐发作.饮食、睡眠尚可,小便如常,大便干结.患者于入院后3d,夜间出现幻视,表现为做穿针引线样动作,到处找笔,诉其能看到过世母亲,且脾气暴躁,白天症状好转,伴睡眠倒错.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约40年,血压高达22......
作者:庞效敏;董铭;许月光;戴妍源;崔俐 刊期: 2018- 05
-
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经LVIS支架于急性期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均采用LVIS支架进行治疗,术后即刻、半年及1年随访造影结果采用Raymond分级(RS分级)进行评估,临床随访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结果本组......
作者:田涛;彭汤明;万伟锋;陈礼刚;黄昌仁 刊期: 2018- 05
-
2018美国卒中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
(接第4期)3.7机械取栓3.7.1符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推荐等级Ⅱ,证据水平A,改写自2015版血管内治疗指南.3.7.2对于考虑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不应因静脉溶栓后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而延误机械取栓.推荐等级Ⅲ:有害,证据水平B-R,修订自2015版血管内治疗指南.......
作者:Powers W J;Rabinstein AA;Ackerson T;车睿雯;高瑜;吉康祥;吉训明;蒋芳;李传辉;李芳芳;刘宇嘉;吕彦锋;马红蕊;任明;魏文静;王彬成;吴川杰;吴隆飞;喻琬童;张莉 刊期: 2018- 05
动态资讯
- 1 血液学指标对复发脑梗死的诊疗价值
- 2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不同疗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
- 3 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吻合术治疗颅内段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四例
- 4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 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转流管的应用及侧支代偿对其的影响
- 6 院前预通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院内延误的影响
- 7 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 8 血管内超声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 9 血流动力学的分子作用机制在颅内动脉瘤转归中的研究进展
- 10 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现状
- 11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12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 14 脑梗死急诊溶栓及神经保护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 15 CT灌注成像评估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16 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分析
- 1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 18 大鼠海马脑片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 19 纳洛酮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