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构筑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模式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所有DAVF的血管构筑均按照部位与引流静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海绵窦区DAVF69例,Ⅰ型58例,Ⅱ型11例;侧窦区41例,Ⅰ型26例,Ⅱ型14例,Ⅲ型1例;上矢状窦区13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0例;天......

    作者:单永治;凌锋;张鹏;叶明 刊期: 2006- 04

  • 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与分析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细小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TCD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的28例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前后细小侧和对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ACA-A1)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28例患者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62±17)cm/s显著低于对照组(87±1......

    作者:阮利江;黄伟;王岩;余志敏;孙淑娟 刊期: 2006- 04

  • 经颅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血流速度异常动脉分布情况,并与103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检动脉均为1133支,糖尿病组脑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102支,异常率为9.0%;103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形态异常83例,占80.6%;46例搏动指数增高,占44.7%,与对照组的3.1%、44......

    作者:钟妙红;罗兰 刊期: 2006- 04

  • 运用血流量减少指数检验兔颈内动脉狭窄模型

    目的建立实验性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并可活体检测的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方法对5只大白兔采用2F球囊导管伸入一侧颈动脉内行内膜毁损术,造成血管内膜增生、管腔狭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一侧颈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利用数学公式计算狭窄后脑血流减少程度.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狭窄程度,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动脉内膜增生管腔狭窄.结果模型制作后2只兔存活.TCD、DSA和病理学检查证明,成......

    作者:吴钢;许昌声;陈济铭;张声;陆兵勋;杨妙雄;李世举 刊期: 2006- 04

  • 大鼠脑缺血后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及胱冬酶12表达的改变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proteinGRP)78、GRP94及内质网凋亡因子胱冬酶(easpase)12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各为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作者:张红菊;赵忠新;夏斌 刊期: 2006- 04

  •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也称海绵状血管畸形,缺乏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属于良性血管错构瘤,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1].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脑实质内,而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多位于海绵窦区,通常侵入鞍底海绵窦.由于其部位特殊,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困难,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海绵窦血管瘤多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2].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3年12月......

    作者:赵保钢;孙智宏;关永春;韩光;刘家明;付辉;贾兆坤;宋超强;冀方愿;李宝华 刊期: 2006- 04

  •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是脊髓动静脉畸形的一个亚型,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可因出血、压迫效应、盗血等原因造成严重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1].主要治疗方法有栓塞和手术切除.手术治疗时,在切除畸形血管团的同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功能.作者在实施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采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术中脊髓功能的变化,避免手术损伤脊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建堃;菅凤增;凌锋;张鸿祺 刊期: 2006- 04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现状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本文就CEA手术适应证及与手术相关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汪雷;李萌 刊期: 2006- 04

  • 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

    出血性卒中患者虽只占全部卒中患者的10%20%,但早期病死率可高达49.4%,仅不足半数患者可生活自理[1-5],年再出血发生率达2%~6%[6].因此,早期、正确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有关脑出血的研究远远少于缺血性卒中,其比例仅为3:97[7].作者就自发性脑出血,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杜建新 刊期: 2006- 04

  • 脑血管病的康复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康复医学介入脑血管病的后续治疗虽然已近半个世纪,但其效果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循证医学证实并被学术界认可,有关卒中单元和社区康复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

    作者:王茂斌 刊期: 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