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有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前后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屏气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比较15例有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有症状组)、15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无症状组)和1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屏气指数(BHI),并比较有症状组患者在CAS前后BHI的变化.利用BHI评估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有症状组狭......
作者:朱文辉;倪秀石;王翀;吴敏;杨建 刊期: 2006- 08
-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
作者:王立君;林成海;邵正凯;刘相轸;徐善才 刊期: 2006- 08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期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期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患者4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于入院后72h内分别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7及21天测定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A(IgA)、G(IgG)、M(IgM)及补体C3、C4含量.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1d后研究组TLC[(2.......
作者:郑天衡;王少石;陈真理;杨建道;赵和芬;程磊 刊期: 2006- 08
-
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三种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大小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每组各10例.发病后第1、3、7、15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20名体格检查健康的血浆vWF、VEGF、MMP-9的浓度.结果脑梗死组vW......
作者:高宝山;白新学;金点石;钱盛伟;常庆勇;张继志;黄坤;曲凯 刊期: 2006- 08
-
减重步行训练在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bodyweightsupporttreadmilltraining,PBWSTF)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PBWSTT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进行康复训练;PBWSTF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
作者:杜巨豹;宋为群;王茂斌 刊期: 2006- 08
-
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脑膜微循环变化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脑膜微循环的变化,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生的机制.方法将1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5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大鼠闭塞其上矢状窦和左侧横窦,同时行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吻合,造成静脉窦高压.然后分别在术后7、14、21、28、40、60、90d取实验组大鼠3只和对照组大鼠1只观察硬脑膜微循环,并计量上矢状窦旁开1mm,分别与上矢状窦平行和垂直的1mm直线上所能观察到的......
作者:张鹏;凌锋;李萌;张鸿祺;支兴龙;缪中荣;宋庆斌;王玉林 刊期: 2006- 08
-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源性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血管源性因素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在流行病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不断有证据证实.......
作者:方伯言;贾建平 刊期: 2006- 08
-
氙CT测定脑血流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氙(Xe)是一种惰性气体,与碘近似,具有较高的X线吸收系数.1978年,Haughton等[1]首先报道氙可以作为CT扫描的增强剂.与碘不同,氙被吸入后可以自由弥散至各个组织,尤其是脑组织,其红细胞结合能力非常弱,可以自由通过血-脑屏障.......
作者:马妍;李萌 刊期: 2006- 08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全面认识与正确治疗
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上对DAVF的正确诊断率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学者们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血管构筑有了较深入的认识.随着介入栓塞材料的发展,介入栓塞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其他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对该病的真正病因、发病机制和瘘口位置的认识尚不充分,目前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尚不完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仍不统一,需要脑血管疾病研究者予以足够的重......
作者:张鹏 刊期: 2006- 08
-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约占颅内DAVF的5%[1,2],是DAVF的一种特殊亚型.其血管构筑形式特殊,即在额叶底部或额极皮质表面有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并向上矢状窦引流.患者通常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3,4].目前,在治疗上主要以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为主[5].本组采用经静脉入路栓塞引流静脉,治愈颅前窝底DAVF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刘爱华;李佑祥;杨新健;张友平;张静波;姜鹏;吕明;贺红卫;尹可 刊期: 2006- 08
动态资讯
- 1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卒中急性期患者康复的影响
- 2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的相关性
- 3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血管性突发性耳聋初探
- 5 应用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法研究针刺穴位对不同意识障碍患者的作用
- 6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 7 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宽颈或夹层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的分析
- 8 栓塞体积比在评价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
- 9 基底核出血和梗死后认知功能的随访研究
- 10 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 11 大鼠脑缺血后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及胱冬酶12表达的改变
- 12 2018美国卒中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
- 13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14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 15 脑血管造影后皮质盲三例
- 16 用数学模型实现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 17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 18 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早期再梗死的关系
- 19 颈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三例报告
- 20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