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发病后12h内经头部CT确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证实脑出血后4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MMP-9浓度.记录患者入院时血压、头部CT特征、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等资料.距首次头部CT检查42~54h内复查CT或患者意识障碍加重时即刻复查CT,与首次CT结果比较,血肿体积差≥12.......
作者:阳清伟;庄晓荣;彭锋;郑维红 刊期: 2013- 06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寒战与抗寒战分析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寒战出现规律与抗寒战措施,以保障血管内低温治疗的顺利实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2例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并经抗寒战处理的患者,根据寒战程度,分为无寒战或轻度寒战(0~1级)组(5例)和中重度寒战(2~3级)组(17例).分析寒战与低温的相关性、寒战与抗寒战药物的相关性、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寒战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22例患者中,低温全程伴有......
作者:宿英英;范琳琳;叶红;张艳;高岱佺;张运周;田飞;王淼;赵晓霞 刊期: 2013- 06
-
伴卒中史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卒中史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冉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468例有卒中史OPCAB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再发急性腑梗死分为冉发脑梗死组(A组)41例和无再发脑梗死组(B组)427例.分析与缺血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术后再发脯梗死的时间为完成手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结果......
作者:王滨;贾明;刘楠;侯静;万久贺;周啸;罗智敏;周晔;贾士杰 刊期: 2013- 06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按低温治疗方案实施.按发病6个月结局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生存组(14例)和死亡组(8例),预后良好组(mRS0~4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5~6分,11例),分析低温治疗期间患者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系统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22例患者低温期间全部出现生......
作者:宿英英;范琳琳;张运周;张艳;叶红;高岱佺;王淼;吕颖 刊期: 2013- 06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77例,742例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135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共2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继续快速填塞弹簧圈,然后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腰大池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方法.出院后半年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的术......
作者:温志锋;梁传声;潘起晨;王运杰 刊期: 2013- 06
-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7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部MRI检查,根据Fazekas的标准,将腑白质病变分为脑室旁周围型(PVWMH)和深部白质型病变(DWMH),并对病变的程度进行评分(0~3分),其中>2分定义为重度病变.采用多因素Logisti......
作者:梁辉;潘婕;徐子奇;尹波 刊期: 2013- 06
-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作用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10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mg/d,30例),20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mg/d,27例)和联合组(依折麦布10mg/d,瑞舒伐他汀10mg/d,29例),共给药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以及不同组别的血脂、hs-CRP、vWF......
作者:徐元;徐志宏;吴燕华;刘源;刘春风 刊期: 2013- 06
-
CD36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脑栓塞的形成是脑梗死的主要类型,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此外,大量研究认为,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是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CD36与上述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我们就CD36与这些危险因素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臧静;张涌 刊期: 2013- 06
-
应保障神经重症患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
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如细胞能量消耗和自由基形成的减少、兴奋性中毒和炎性反应的减轻、颅内压的下降和血-脑屏障破坏的改善等,已经通过临床前动物实验得到证实[1],也得到心肺复苏患者残疾率下降和病死率下降的临床研究验证[2].然而,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开展得并不多.低温过程的管理和低温引发的并发症可能是使临床医师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21世纪初,血管内低温技术问世,使低温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可控[3].......
作者:宿英英 刊期: 2013- 06
-
中国脑卒中大会2013转化医学论坛会议纪要
中国脑卒中大会2013转化医学论坛于2013年5月3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巾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司、疾控局、科教司、医管司、新闻宣传中心和医学专业学会协办.中国脑卒中大会2013转化医学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训明教授担任主席.本次论坛的宗旨是通过卒中的前沿研究,支撑卒......
作者:陈凡;罗玉敏;吉训明 刊期: 2013- 06
动态资讯
- 1 单模式与多模式诱发电位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评估
-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4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老年轻型卒中早期进展的关系
- 5 双源64层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 6 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 7 重视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价值
- 8 应用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预测中国人卒中的风险
-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髓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
- 11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 12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 13 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的应用
- 14 大鼠静脉窦高压致硬膜血管变化的研究
- 15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不同疗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
-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三种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 17 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 18 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 19 Wnt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脑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疗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