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青老年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中的活化改变
目的观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progenitorcells,OPC)在大鼠慢性脑缺血损害中反应性变化及老化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在青年(3个月龄)与老年(24个月龄)大鼠慢性灌注不足模型中,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G2抗体标记的阳性OPC在灌注不足2周、1个月和3个月后形态数量及分布等改变.结果慢性灌注不足大鼠脑内存在NG2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OPC明显反应性增生,......
作者:叶建宁;李露斯;赵士福;帅杰;杨忠;陆建华;程赛宇 刊期: 2007- 03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长素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共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长素(ANG)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现象.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2h后再灌注1、3、7及14d组,每组6只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ANG、GFAP的表达水平及其二者的共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1、3、7d......
作者:黄丽;郭淮莲;黄一宁 刊期: 2007- 03
-
脑血管造影后皮质盲三例
皮质盲是脑血管造影罕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动脉造影后皮质盲与对比剂通过枕叶的血-脑屏障而导致枕叶脑细胞损害有关,该损伤较轻微,往往为可逆的[1-2].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06年4月共行全脑血管造影600例,出现明显视力改变者3例(0.5%).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占普;武文元;李建民;尹华;富春雨;马庆海 刊期: 2007- 03
-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策略的进展
脑动静脉畸形(brain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BAVM)的治疗在临床上已发展至手术、血管内栓塞、放疗等治疗方式相结合[1-3].但以下现象值得注意:①上述单一治疗的局限性和因各临床中心医疗条件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治疗常规;②各种治疗所带来的一些严重不良事件;③随着非侵袭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未破裂出血的BAVM检出率明显增加;④现有的报道大多缺乏关于已出血和未出血病例差......
作者:谢清;陈衔城;宫晔 刊期: 2007- 03
-
积极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研究
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认识到在动脉内膜上有两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一种被称作脂纹,这种病变儿童期就可出现;另一种被称作纤维脂质斑块.......
作者:卢德宏 刊期: 2007- 03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提供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依据.......
作者:胥玉武;汤洪源;张玲;许霞 刊期: 2007- 03
-
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与消退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卒中(AT-I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通过医学干预使粥样硬化斑块保持稳定甚至消退,则是针对AT-IS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的新靶点,也是标志其预防是否成功的关键.......
作者:苏克江;颜志平 刊期: 2007- 03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气体干燥术建立兔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将36只兔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和实验组(高脂饲料加颈动脉内膜损伤,18只),实验组又分为术后1、2、3个月组(各6只).将获得的各组兔颈动脉做连续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层分析兔颈动脉斑块处的MMP......
作者:赵瑾;迟路湘;诸兴明 刊期: 2007- 03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IL-6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78例(IMT≥1.2mm)与非斑块组(IMT<1.2mm)102例.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62±9)岁]显著高于非斑块组[(51±10......
作者:梁克山;谭兰 刊期: 2007- 03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及炎性反应与临床表现的观察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变化、炎性反应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9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示4例患者有栓子脱落,5例无栓子脱落.对患者均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一部分行常规HE染色,观察常规形态学改变;另一部分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CD45RO、CD20、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
作者:张家涌;莫大鹏;吕鹤;段鸿洲;袁云;鲍圣德;黄一宁 刊期: 2007- 03
动态资讯
- 1 血流动力学的分子作用机制在颅内动脉瘤转归中的研究进展
- 2 踝足矫形器在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 3 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
- 4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5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运用
- 6 动脉途径血流重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 7 瘤颈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 8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研究进展
- 9 低温对脑缺血后血-脑屏障完整性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 10 重症卒中患者并发高渗血症的干预与预后研究
- 11 双侧椎动脉入路闭塞椎动脉夹层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 12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进展
- 13 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关系的多中心登记研究
- 14 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年龄特征与头颈部大动脉病变分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分析
- 15 脑膜血管瘤病变伴发颅内动脉瘤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 16 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任务性平板步行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 17 2015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 18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疗效比较
- 19 亲环素A和Krüppel样转录因子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 20 结区脑梗死致假性尺神经麻痹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