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3期文章
  •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青老年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中的活化改变

    目的观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progenitorcells,OPC)在大鼠慢性脑缺血损害中反应性变化及老化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在青年(3个月龄)与老年(24个月龄)大鼠慢性灌注不足模型中,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G2抗体标记的阳性OPC在灌注不足2周、1个月和3个月后形态数量及分布等改变.结果慢性灌注不足大鼠脑内存在NG2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OPC明显反应性增生,......

    作者:叶建宁;李露斯;赵士福;帅杰;杨忠;陆建华;程赛宇 刊期: 2007- 03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长素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共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长素(ANG)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现象.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2h后再灌注1、3、7及14d组,每组6只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ANG、GFAP的表达水平及其二者的共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1、3、7d......

    作者:黄丽;郭淮莲;黄一宁 刊期: 2007- 03

  • 脑血管造影后皮质盲三例

    皮质盲是脑血管造影罕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动脉造影后皮质盲与对比剂通过枕叶的血-脑屏障而导致枕叶脑细胞损害有关,该损伤较轻微,往往为可逆的[1-2].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06年4月共行全脑血管造影600例,出现明显视力改变者3例(0.5%).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占普;武文元;李建民;尹华;富春雨;马庆海 刊期: 2007- 03

  •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策略的进展

    脑动静脉畸形(brain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BAVM)的治疗在临床上已发展至手术、血管内栓塞、放疗等治疗方式相结合[1-3].但以下现象值得注意:①上述单一治疗的局限性和因各临床中心医疗条件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治疗常规;②各种治疗所带来的一些严重不良事件;③随着非侵袭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未破裂出血的BAVM检出率明显增加;④现有的报道大多缺乏关于已出血和未出血病例差......

    作者:谢清;陈衔城;宫晔 刊期: 2007- 03

  • 积极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研究

    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认识到在动脉内膜上有两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一种被称作脂纹,这种病变儿童期就可出现;另一种被称作纤维脂质斑块.......

    作者:卢德宏 刊期: 2007- 03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提供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依据.......

    作者:胥玉武;汤洪源;张玲;许霞 刊期: 2007- 03

  • 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与消退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卒中(AT-I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通过医学干预使粥样硬化斑块保持稳定甚至消退,则是针对AT-IS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的新靶点,也是标志其预防是否成功的关键.......

    作者:苏克江;颜志平 刊期: 2007- 03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气体干燥术建立兔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将36只兔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和实验组(高脂饲料加颈动脉内膜损伤,18只),实验组又分为术后1、2、3个月组(各6只).将获得的各组兔颈动脉做连续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层分析兔颈动脉斑块处的MMP......

    作者:赵瑾;迟路湘;诸兴明 刊期: 2007- 03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IL-6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78例(IMT≥1.2mm)与非斑块组(IMT<1.2mm)102例.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62±9)岁]显著高于非斑块组[(51±10......

    作者:梁克山;谭兰 刊期: 2007- 03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及炎性反应与临床表现的观察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变化、炎性反应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9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示4例患者有栓子脱落,5例无栓子脱落.对患者均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一部分行常规HE染色,观察常规形态学改变;另一部分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CD45RO、CD20、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

    作者:张家涌;莫大鹏;吕鹤;段鸿洲;袁云;鲍圣德;黄一宁 刊期: 2007- 0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