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病前抗栓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卒中登记库基础上连续性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既往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后72h复查CT/MRI等结果,将出血转化患者纳入到出血转化组,非出血转化......
作者:陈艳超;雷春艳;刘鸣 刊期: 2015- 04
-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DS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DSA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00±0.50)和(1.50±0.25)min,差异有统计......
作者:刘高飞;朱敏;秦锦标;杭春华 刊期: 2015- 04
-
急性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经DSA确诊的症状性ICAO病例72例,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评分对ICAO区域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梗死类型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72例ICAO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61例,占84.7%,颈段夹层闭塞8例(11......
作者:张聪;张勇;纪晓军 刊期: 2015- 04
-
烟雾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例烟雾病合并RAS患者及基线情况匹配的30例无RAS烟雾病患者的首发症状、颅内血管病变情况、肾动脉病变情况、治疗及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1)烟雾病合并RAS患者占同期收治的烟雾病患者总数的1.6%(15/927)。RAS组左侧RAS有5例,右侧RAS有4例......
作者:张正善;杨怀滔;张睿;段炼 刊期: 2015- 04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位于卒中患者中的第3位,仅次于脑梗死及脑出血。新公布的全球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约为60%,总发病率为32~72/10万人口,并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1]。我国上海地区的大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达7%,年龄峰值在55~64岁[2-3]。......
作者:宋伟健 刊期: 2015- 04
-
炎性反应在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人群患病率为32%[1],年破裂率约为1%[2]。虽然破裂率不高,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5%[3]。尽管诊断方式和治疗措施不断改进,但IA生成、发展和终破裂出血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预防IA的发生。人类动脉瘤和动物动脉瘤模型研究表明,炎性反应介导的血管病理重构为I......
作者:姚鹏飞;黄清海 刊期: 2015- 04
-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1/2信号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H造模后1、6、12、24、48、72h组,SAH+MEK抑制剂U0126干预24、48、72h组,共10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另9组大鼠于枕大池注血制备SAH模型,于眶下静脉丛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
作者:张凡喜;张健民;陈鹏;周玉峰;黄晓龙 刊期: 2015- 04
-
长期随访发现儿童新发颅内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12岁。因大脑前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8年,拟复查,于2013年7月10日收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患者因头部轻微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无特殊,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高密度影伴钙化(图1),排除出血可能后,进一步行头部MR检查(图2),发现左额叶血管流空影遂转入我院,全脑DSA提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囊状动脉瘤,大小约32mm×41mm(图3),遂予以弹簧圈成功致......
作者:张翔;张全斌;陈左权 刊期: 2015- 04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迎来了令人鼓舞的春天
近20年来不断探索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1-5],似乎一直无法突破介入治疗虽显著提高了血管再通率,但临床结果却未改善的怪圈。终于在2014年末和2015年伊始,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正如2015年世界卒中大会主席Becker教授所言,新的四项研究[MRCLEAN(theMulticenterRandomizedClinicalTrialofEndovascularTreatment......
作者:洪波 刊期: 2015- 04
-
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暂行保守治疗后手术或血管内栓塞预后的观察
目的观察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Ⅳ~Ⅴ级患者保守治疗12h后再行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囊状动脉瘤32例患者(Ⅳ级24例,Ⅴ级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入院保守治疗12h后再行手术或栓塞治疗(暂缓手术组),16例患者急诊行手术或栓塞治疗(即刻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预......
作者:何雪峰;梁建涛;王向阳;仝海波 刊期: 2015- 04
动态资讯
- 1 糖尿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
- 2 大鼠海马脑片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 3 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疗效分析
- 4 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 5 2006年卒中研究进展
- 6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 7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 8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2007年文献引用情况分析
- 9 神经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测的研究进展
- 10 单中心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576例的疗效分析
- 11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 12 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13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 14 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
- 15 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 16 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 17 Ⅲ型胶原蛋白COL3A1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 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ASA/AHA2012版)(上)
- 19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 20 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