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三种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3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3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16例脑外伤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疝、外伤性静脉窦回流受阻等原因导致脑积水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2个月至2年对分流管检测.结果9例被判断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再次手术中与术前检查结果一致.再通术后,5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
作者:陈真;李广庆;华扬;陈革;高谦;杨远滨;周景升;王茂斌 刊期: 2004- 09
-
体感诱发电位动态监测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的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在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改变,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18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一侧肌力减退.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中、术后脑缺血有相关性(P......
作者:王懿;蔡瑜;林东;胡锦清;沈建康 刊期: 2004- 09
-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和治疗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对138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开颅夹闭动脉瘤组(60例)、血管内治疗组(5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22例).结果138例患者中60例接受手术夹闭治疗,5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2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死亡,134例痊愈.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
作者:薛彦忠;郝培来;黄宝荣;郭仕峰 刊期: 2004- 09
-
应用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87例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X刀治疗,动静脉畸形团大小为5~40mm.87例中单独接受X刀治疗55例,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治疗周边剂量17~30Gy,平均22.6Gv,等剂量曲线70%~90%.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53.4个月.结果单独接受X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1例完全闭塞,9例部分闭塞,5例无变化;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
作者:王来兴;周晓平;刘建民;胡小吾;姜秀峰;许奕;洪波;倪宝英 刊期: 2004- 09
-
眼底动脉硬化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测对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硬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33例常规体格检查提示眼底动脉硬化患者(A组),根据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者,分为A1组(307例)和A2组(126例),将同期204例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流频谱特征,比较两组对象血流频谱Ⅰ型(正常血流频谱)、Ⅱ型(高阻力型)、Ⅲ型(一般硬化型......
作者:罗兰;胡应龙;钟妙红;于放 刊期: 2004- 09
-
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
作者:焦力群;凌锋;缪中荣;卢洁;李萌;李慎茂;吉训明;朱凤水;宋庆斌 刊期: 2004- 09
-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卒中的复发率分析
目的通过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卒中事件的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82例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首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根据TCD收缩峰血流速度,将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86例)、重度狭窄组(80例)、闭塞组(16例);根据头部CT、MRI检查所显示梗死灶的部位将脑梗死分为3类:皮质区域内梗死、交界区梗死和深穿支......
作者:刘俊艳;刘玮 刊期: 2004- 09
-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
吉林省人民医院于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用溶栓药物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光民 刊期: 2004- 09
-
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临床分析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spasm,CVS)发生率高达30%~70%[1],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性SAH的病理生理机制虽没有得到精确阐明,但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认为,CVS明显地同蛛网膜下腔存有积血有关.自1999年3月起,本组124例SAH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后,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术(lumbardrainage,LD),降低了CVS发......
作者:梁恩和;郝继山 刊期: 2004- 09
-
立体定向第三脑室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10例
重症脑室出血是指双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积血扩张,致死率很高.我院自1994年至今,采用头部CT立体定向行第三脑室及侧脑室抽吸引流,配合脑脊液置换、引流治疗1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阳;程立山;惠凯;徐树军;陈晶;伍丽红;刘娜 刊期: 2004- 09
动态资讯
- 1 以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的白塞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 2 急性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黏附分子-1相关性研究
- 3 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Onyx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随访分析
- 4 84例烟雾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 5 金钗石斛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
- 6 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 7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 8 磷酸二酯酶4D基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 9 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10 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 11 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 重视并探索兼顾心脑血管病变的联合评估及防控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13 超声检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评估中的价值
-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
- 15 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的影响
- 16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的研究进展
- 17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的进展
- 18 呋塞米试验预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
- 19 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茎突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 SPECT与CT影像融合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