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性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66例,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肾功能,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并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6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230例)。观察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
作者:董恺;张倩;俞志鹏;丁建平;宋海庆;黄小钦 刊期: 2016- 07
-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h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至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种方式(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7......
作者:张萍;张永巍;吴涛;陈蕾;姜一;邓本强 刊期: 2016- 07
-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起病至入院时间间隔<3d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入院7d内多次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复评,任意1次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定义为END......
作者:王黎明;张雪玲;林晓光;陈念东;徐连宝 刊期: 2016- 07
-
音频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作用
目的:探讨Tomatis音频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唐山市工人医院康复分院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音乐训练,给予对照组患者Tomatis常规音乐训练(无音频处理的常规频率音乐),给予音乐组患者Tomatis音频训练。两组同时进行训练,1次/d,60~90min/次,共训练两个周期,其中第1周期为14d......
作者:张晶晶;陈长香 刊期: 2016- 07
-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1名非卒中对象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组(发病<12h组和发病12~......
作者:李娜;任长虹;吉训明 刊期: 2016- 07
-
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开颅夹闭手术相比,其优点为创伤小、手术风险低、患者恢复快,但术后动脉瘤复发率较高,可能是材料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模拟分析颅内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研究将该进展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回顾。......
作者:张莹;杨新健 刊期: 2016- 07
-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种族差异的研究进展
对不同种族人群进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发现,欧洲与亚洲人群之间发病部位明显不同,表现为黄种人、黑人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多见,白种人则以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主[1]。除种族以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年龄和血脂异常等。在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下,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也存在差异。不同种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不同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笔者通过比较不同种族间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狄云海;洪波 刊期: 2016- 07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的研究进展
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发表研究,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的标准治疗方法[1]。随着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和第3次国际卒中试验的公布,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和年龄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同时更加强调静脉溶栓的重要性[2-3]。近年来,动脉内取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被新版美国卒中协会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所推荐[4],但动脉内取栓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进行,且仅能在......
作者:鲁明 刊期: 2016- 07
-
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脊髓动静脉畸形术中破裂一例
患者男,42岁,因“突发左肩疼痛,左上肢无力伴麻木1个月余”于2015年11月10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突发左侧肩部剧烈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随即出现左上肢无力伴麻木。入院时体格检查示:左上肢C6~C7节段,右侧T3~T11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Ⅴ级,左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Ⅴ级,病理征未引出。入院颈段MRI检查提示,C3~C7水平椎管内脊髓腹侧血管明显......
作者:许乐宜;李静伟;任健;何川;张鸿祺 刊期: 2016- 07
-
超声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颈内静脉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查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颈内静脉(IJV)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12例经CDU诊断,MR静脉成像(MRV)和(或)DSA确诊的13支IJV病变(管腔局限狭窄9例,长段纤细2例,1例为右侧IJV局限性狭窄,左侧IJV长段纤细)并行IJV介入治疗(IJV支架置入5例和球囊扩张7例)的CVST患者。在IJV介入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6个......
作者:贾凌云;华扬;吉训明;罗涛;张开元 刊期: 2016- 07
动态资讯
- 1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 2 脑出血急性期降压策略对早期血肿增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 3 颅内动脉瘤术中阻断载瘤动脉后脑供血状态的神经电生理监测
- 4 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脑膜微循环变化的动态观察
- 5 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 6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 7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全麻诱导期中复合不同降压药的血压控制效果
- 8 隐源性脑梗死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的更新和意义
- 9 卒中后免疫抑制与辅助性T细胞17变化的研究进展
- 10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 11 单基因遗传病所致缺血性卒中的现代认识
- 12 科学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13 脑出血患者载脂蛋白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 14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过程中并发Ⅰ型内漏一例
- 1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和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 p17的表达
- 16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 17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 18 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 19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 20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