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糖、TC、TG、HDL-C、LDL-C的变化,对两组脑梗死的部位、面积与血糖的关系及两组的并发症、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糖、TC、TG、LDL-C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显著增高(P<0.05),而HDL-C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梗死灶部位差......
作者:吴中华 刊期: 2007- 07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0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31名健康者(对照组)的IL-10-592C/A、IL-10-819C/T及IL-10-1082G/A,共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IL-10-1082G/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64,P=0.001......
作者:张国忠;潘速跃;杜冉;陆兵勋;李伟 刊期: 2007- 07
-
阿司匹林在济南地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阿司匹林在山东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社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在内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社区门诊收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有关资料,根据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①规律服药组:患者一直有规律不问断服药;②不规律服药组:患者间断或偶尔服药;③中止服药组:患者因不能耐受或其他原因而停药;④未用药组:患者从未服药.结果全组共1625例,其中冠心病706例、缺血性......
作者:张守林;高素琴;徐长钰;孙丽;韩恩吉 刊期: 2007- 07
-
脑安胶囊与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与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以多中心的形式,在基线调查时筛检出≥40岁、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卒中高危个体4415例,以村和居委会为单位随机分为脑安胶囊组(1656例),阿司匹林50(1348例)、75mg组(1411例).3组在指导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药物,阿司匹林两组分别口服阿司匹林50、70mg,1次/d;脑安胶囊组口服脑安胶囊1~2粒/次......
作者:郭吉平;洪震;汪昕;傅华;黄久仪;曹奕丰;丁玎;范薇;戴俊明;王桂清 刊期: 2007- 07
-
乌司他丁和地塞米松对心肺脑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IL-1β水平等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地塞米松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心肺脑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IL-1β、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脑复苏(CPCR)组、地塞米松组、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地塞米松组,每组各8只大鼠.采用夹闭气管法建立大鼠心肺脑复苏模型.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
作者:王晶;路毅;赵妍;秦俭 刊期: 2007- 07
-
锁孔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附26例报告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和伤残率高的疾病,约有70%左右的出血发生于基底核区[1].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锁孔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等[2].......
作者:郑金荣;高雄伟;吴欢;胡华;吴群;张宏 刊期: 2007- 07
-
烟雾病的影像学检查
烟雾病早期主要由脑血管造影来确诊,但随着各种影像学设备的不断研发与更新,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烟雾病的诊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作者:张志勇;李慎茂 刊期: 2007- 07
-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在脑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进展
脑供血动脉狭窄作为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rotidanery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yomy,CEA)的疗效已得到肯定.......
作者:钟经馨;蔡业峰 刊期: 2007- 07
-
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节译Ⅰ)
本指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综合性指南,就新的资料进行了更新.由血管神经病学、神经重症监护、急救医学、神经外科学、介入神经放射学/血管内神经外科学等多个领域医学专家组成的小组撰写,可供内科医师、急诊医护人员,以及可能处理可疑卒中的其他科室医疗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卒中理事会临床心脏病学理事会;心血管放射学和介入理事会;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医疗转归质量控制多学科研究协作组;焦力群;王亚冰;马妍 刊期: 2007- 07
-
内侧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与颈动脉系统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侧分水岭梗死(IW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与颈动脉系统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DWI病灶符合内侧分水岭梗死的患者27例,将其分为融合型IWI(CIWI)及部分型IWI(PIWI).行头部颈动脉MRA和(或)DSA进行血管评价,确定主要责任血管病变;于入院第1天及第7天测量NIHSS评分,确定病情;卒中后3个月采用修订的Rankin评分评价预后.结果27例IWI患者中14例为融合型,13例为部......
作者:张栩;李海峰;张勇;潘旭东;刘宗超 刊期: 2007- 07
动态资讯
- 1 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和临床预后及血管改变的随访分析
- 2 微导丝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一例
- 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 4 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技术的进展
- 5 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 6 第七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研讨会简况
- 7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8 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
- 9 2014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 10 原始三叉动脉伴海绵窦巨大动脉瘤一例
- 11 脂质性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感悟
- 12 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13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 14 第十七届全国立体定向技术推广学习班通知
- 15 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影响
- 16 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 17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是否需要使用保护装置——介入技术对预后的影响(SPACE 试验)
- 18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 19 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节译Ⅱ)
- 20 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