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8期文章
  • 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1166C基因多态性的改变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ApoE)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的改变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8例脑梗死患者和90名健康者的ApoE和AT1R基因型.并评价可能致病因素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ApoE基因ε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4%)显著高于对照组(7.8%和5.0%),P<0......

    作者:和姬苓;孙洪英;闫春华;郑玉云;杨国安;陈鹏 刊期: 2007- 08

  • 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1只大鼠.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前3d接受15min的缺血预处理,缺血2h再灌注22h;模型组未做缺血预处理.分别比较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和脑匀浆中的LDH和CK值.结果①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作者:郭翠平;董秀兰;闵连秋 刊期: 2007- 08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

    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措施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但迄今为止,仍然缺少令人满意的措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亚低温作为一种脑保护疗法,可干预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生理学环节,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目前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及超深低温(16℃以下).动物实验证实,轻、中度低温(28~35℃)都有良好的脑保......

    作者:陈健;罗玉敏;吉训明;凌锋 刊期: 2007- 08

  • 解读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文献及动脉瘤栓塞现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约为10.5/10万人年,其中动脉瘤破裂约占80%,其病死率为51%,幸存者约有1/3重残.面对如此常见和严重的疾病,其佳治疗方法的创建和选择无疑是重大的科学和人文问题.我们应该勇敢而科学地面对这个问题.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动脉瘤的技术出现后,传统的手术方法遇到了挑战.作者评价分析了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In......

    作者:鲍遇海 刊期: 2007- 08

  • 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hemorrhage,IPH)与同侧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从PubMed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2006年9月同侧脑缺血与IPH相关性研究的英文文献,通过比较这些文献研究中有症状与无症状人群IPH的发生率,阐明IPH在脑缺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个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并对效应值(优势比,OR)和研究间异质性进行评价......

    作者:高鹏;陈左权;鲍遇海;焦力群;张鸿祺;凌锋 刊期: 2007- 08

  • 2007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

    作者: 刊期: 2007- 08

  • 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节译Ⅱ)

    2卒中中心为了改善并加强卒中患者的管理和转送,美国BAC(BrainAttackCoalition)组织发表了两份指南,即初级卒中中心(PrimaryStrokeCenters,PSC)和综合卒中中心(ComprehensiveStrokeCenters,CSC)机构制定的指南.PSC包括卒中救治全体人员、救治程序、卒中专家及下属医疗机构,主要治疗病情相对不复杂的患者,采用急性期的治疗措施(如静脉......

    作者: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卒中理事会临床心脏病学理事会;心血管放射学和介入理事会;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医疗转归质量控制多学科研究协作组;焦力群;马妍;李萌;凌锋 刊期: 2007- 08

  • 采用改良术式建立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术式对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3组.传统方法组20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切断两侧肾动脉后支(各1支).改良术式组20只,结扎并切断左侧颈总动脉+电凝并切断两侧肾动脉(每侧各2支或肾动脉分支中粗的1支).阴性对照组15只,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后当天开始投喂等渗盐水+质量分数为0.12%的β-氨基丙腈饲料.4周后处死大鼠.在显微镜下脑底部分离脑动脉......

    作者:赛力克·对山拜;鲍遇海;温浩;柳琛;更·党木仁加甫 刊期: 2007- 08

  •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全麻诱导期中复合不同降压药的血压控制效果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采用不同降压药物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组(A组)、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组(B组)、对照组(C组).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A组给予乌拉地尔10mg、艾司洛尔0.5mg/kg,B组给予尼卡地平0.5mg、艾司洛尔0.5mg/kg,C组仅单纯使用全麻药(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诱......

    作者:葛明非;田肇隆;刘清海;徐娜;魏立民;王克杰 刊期: 2007- 08

  • 栓塞体积比在评价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国内7家医院应用GDC栓塞、治疗期≥3年、直径>2mm的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共434例(446个动脉瘤).根据填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体积与动脉瘤体积,计算动脉瘤VER.分析VER值与动脉瘤大小、瘤颈、栓塞结果、复发及再出血的关系.结果①小动脉瘤(<5mm)、中型动脉瘤(5~10mm)、大......

    作者:卢小健;张鸿祺;支兴龙;凌锋;焦德让;ZHAO Zheng-wei;王大明;段传志;白如林;宋冬雷 刊期: 200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