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管性认知损害与S100β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S100β和髓鞘碱性蛋白(MBP)与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关系.方法①分组:将67例VCI患者分为轻度VCI组,25例;中度VCI组,23例;重度VCI组,19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者30名.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的S100β蛋白和MBP含量.③认知功能评价: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轻、中、重度VCI组的血清S1......
作者:文志华;魏佳军;袁先厚;章军建 刊期: 2007- 01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6例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检测.检测后分为糖尿病组272例、糖调节异常组173例及血糖正常组211例.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空腹血糖在5.6~6.9mmol/L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分类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标准.结果656例患者住院前糖尿病的诊断率为17.1%(1......
作者:胡志兵;戴建武;曹莹;李翠琼;朱慧芬 刊期: 2007- 01
-
脂蛋白脂酶Pvu Ⅱ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PvuⅡ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型(70例)、中型(87例)和重型(9例)3个亚组;按照TOAST分类,分为大血管受累组(37例)及小血管受累组(129例).另外选择72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
作者:徐恩;官国东;王小娟 刊期: 2007- 01
-
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情况.方法选择卒中偏瘫患者31例.分为康复组(13例)和对照组(18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3周,以两个手摇板记录每侧肢体肌张力变化情况、脚板力矩.并以肌电图检测患侧康复前、后屈伸肌群收缩变化情况.采用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徒手肌力检测(MMT)及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训练前......
作者:朱琳;刘霖;宋为群 刊期: 2007- 01
-
颈动脉狭窄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转变为痴呆的影响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患者是否能构成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从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符合MCI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B超和CT血管造影(CTA)等方法,确定这些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外颈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0例(狭窄率≥50%)和非狭窄组54例进行随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痴呆的比率.......
作者:郑玲;徐格林;卢光明;刘新峰;樊小兵;张志强 刊期: 2007- 01
-
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观察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3只,手术组24只.根据线栓头端直径不同再将手术组随机分为0.25~0.29(A组)、0.30~0.34(B组)、0.35~0.39(C组)及0.40~0.45mm组(D组),每......
作者:王晓云;朱文斌;陈雪梅;陈蕾;徐运 刊期: 2007- 01
-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补体C9和核因子-κB65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补体C9、核因子κB65(NF-κB65)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表达及黄芪多糖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23只.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h和1、3、5d4个亚组,每组每个时间点取5只大鼠用于免疫组化染色,3d时间点取3只用于透射电镜检查.模型组与治疗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等渗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治疗组......
作者:刘兵荣;肖瑾;丁新生 刊期: 2007- 01
-
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1],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临床研究的种种限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建立接近人类脑缺血的理想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吴忧;贾建平 刊期: 2007- 01
-
单基因遗传病所致缺血性卒中的现代认识
卒中,特别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与脑血管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密切关联,但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卒中人群中仅半数具备有这些常见危险因素,即意味着有半数卒中可能涉及到其他机制--个体遗传因素致病[1].这些遗传因素,可单独或协同使得卒中易感性增加,也可以单基因遗传方式导致卒中.临床评估,约1%的缺血性卒中病因是单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疾病[2].缺血性卒中可作为单基因遗传病突出的临床......
作者:张颖冬 刊期: 2007- 01
-
反对学术腐败倡导正确的学风和医风——做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师
中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国神经外科的学术水平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普遍认可,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几代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奋斗结果.目前,中国的神经外科医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还有许多人有国外工作或学习的经历.他们的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求新上进、勇于创新、理论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手术技术熟练,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当今......
作者:王忠诚 刊期: 2007- 01
动态资讯
- 1 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建立时的麻醉方式选择
- 2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处理
- 3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 4 富含亮氨酸低分子蛋白聚糖家族成员Decorin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5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 6 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检查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 7 第十三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会议简况
- 8 血管内超声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 9 补体系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 10 虚拟现实技术在卒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疗效的评价
- 12 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临床研究
- 13 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 14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15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大脑后动脉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 16 未成年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 17 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治疗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 18 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
- 19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 20 急性重症脑梗死机械血管再通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