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8期文章
  •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侧支循环的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显示的血管影像,将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分为3组:颅内动脉病变组(A组)60例、颅外动脉病变组(B组)52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组(C组)23例.分析3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脑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开放的关系.结果①3组侧支循环的总开放发生率为70.4%(95/135),......

    作者:胡薇薇;叶静 刊期: 2012- 08

  • 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rs522616多态性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清水平及其启动子区基因rs522616(-709A/G)多态性与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TOAST)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和小动脉闭塞性(SAO)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3d)患者,LAA卒中185例,SAO卒中10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3水平,聚合酶链反应后直接测序法检测其启动子基因rs5......

    作者:范凌燕;邢玉波;马爱军;王琨;王源;韩莹;姜雪松;伊朋;李翠玲;隋爱华;刘相萍;潘旭东 刊期: 2012- 08

  • Onyx胶或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

    作者:陈光忠;舒航;刘茂才;曾少建;詹升全;周东;林晓风;唐凯;周德祥;李昭杰;李铁林 刊期: 2012- 08

  • 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3月-2011年12月,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96例,对患者人口统计学、个人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在496例患者中,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有103例,总发生率为20.8%.②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升高而上升,年龄>60岁各组与<50岁组相对......

    作者:丛林;姜海涛 刊期: 2012- 08

  • 低温对脑缺血后血-脑屏障完整性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物研究中,低温是一项极具治疗前景的神经保护方法[1].低温指体温低于36.5℃,尽管尚无统一的标准,但低温一般分为亚低温(32~34℃),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20~28℃)和超低温(5~20℃)[1].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缺血患者的脑水肿,降低终的梗死体积,增加患者生存机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3].尽管新的荟萃分析并未提供临床应用低温疗法可以使患者获益的循证医......

    作者:夏傲;刘向荣;罗玉敏;吉训明 刊期: 2012- 08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热控制的研究进展

    发热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见的系统性并发症,约41%~72%的SAH患者出现发热[1-3].通常发热被定义为核心温度>38.3℃.SAH后的发热,可以加重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加缺血性脑损伤,影响意识状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有不利影响.而对于发热的控制,可选择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和综合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我们对SAH后发热的原因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发热控制的策......

    作者:齐猛;陈文劲;王宁;凌锋 刊期: 2012- 08

  • 血管内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瘤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治疗宽颈或梭形颅内动脉瘤,可用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降低弹簧圈突入管腔引起主干或分支血管闭塞的风险,在保留载瘤动脉通畅的同时,也能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但血管内支架能否改变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长期预后,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就支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朱晓斐;黄清海;刘建民 刊期: 2012- 08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lntracerebralhaemorrhage,ICH)约占卒中的10%~20%[1-2],在亚洲人群中更常见.在过去的10年里,ICH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上升,但由于发病后尚无能显著改善预后的措施,死亡率居高不下[3].从Brott等[4]率先对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来,围绕ICH早期血肿扩大在各个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防治措施也进行了各种有意义的尝试,预防早期......

    作者:谢宗志;李浩;游潮 刊期: 2012- 08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及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64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ART组、等渗盐水组(各72只)及假手术组(4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h,再灌注12、24、48及72h模型(每时间点6只).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

    作者:沙杜鹃;韩勇;顾双双;王璐娜;朱震寒;李瑾;李启明;张均 刊期: 2012- 08

  • 大黄酚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分化株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缺氧引起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分化株(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采用自制的密闭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根据不同条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酚组(包括1μg/ml组和5μg/ml组).于缺氧处理前及处理后1、2、6、12、24h,每个时间点取6个复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高倍显微镜下观察PC12......

    作者:荔志云;张明;季玮;周杰;田立桩;赵红斌;孙建军;李长栋 刊期: 201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