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CT灌注成像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另一侧狭窄率<30%,脑梗死、TIA组患侧狭窄率均>50%).对全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33枚.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7d,行脑CTP检......
作者:蔡艺灵;杜娟;郑冬;崔永强;吴樵 刊期: 2011- 11
-
临床症状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的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血管内再通治疗
目的探讨临床症状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且起病时间≥24h的基底动脉急性闭塞(BAO)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ERT)的可行性.方法共纳入11例起病时间≥24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脑干网状结构和双侧丘脑有损害的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内接触溶栓(IAT)、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同时,根据......
作者:张海峰;许德兵;练学淦;葛树勇;刘玲;刘新峰;张仁良 刊期: 2011- 11
-
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治疗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BPcoAA)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B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检查.全部经一侧翼点入路行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夹闭BPcoAA.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复查头部3D-CTA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并以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①3D-CTA术前良好显示......
作者:邓青山;李定君;顾应江;黄昌仁;董劲虎;陈礼刚 刊期: 2011- 11
-
高尿酸血症与卒中的研究进展
卒中是发展中国家致残的常见病因,也是第三大死因.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在基础医学与临床治疗领域已得到深入研究并达成共识.然而,中国每年仍有150万~200万新发卒中病例[1].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报告显示,美国每年有61万新发与185万复发卒中病例[2].在普通人群中,仍然存在一些能够检测并能预防的卒中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就是潜在的一个卒中危险因素[3......
作者:朱德生;管阳太 刊期: 2011- 11
-
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超声评估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是针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液的供应,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因此,CAS后血流的通畅性是评价CAS后近、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CAS后短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对高风险性颈动脉狭......
作者:唐旸烁;华扬 刊期: 2011- 11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静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1825年,Riles首次描述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这一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1],多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造成脑静脉回流障碍、脑组织水肿及颅内压增高[2].CVST多见于孕妇、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群,成人的发病率为3~4/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3].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
作者:闫文浩;吴军 刊期: 2011- 11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disease,ICAD)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约5%~10%的缺血性卒中由ICAD所致[1].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亚洲大陆世系人群、日本人、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国人ICAD的发病率较高,而高加索人种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2].在亚洲,约33%~56%的缺血性卒中归因于此[3].......
作者:葛树勇;张仁良 刊期: 2011- 11
-
支架治疗出血性大脑后动脉单纯夹层一例
患者男,48岁.因突发头痛5d,外院CT提示脚间池、环池偏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图la),遂因“大脑后动脉夹层”于2009年2月26日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Hunt-Hess分级为Ⅰ级.外院行DSA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夹层,诊断为单纯动脉夹层(isolatedarterydissection,IAD),给予保守治疗.9d后我院行造影检查,......
作者:赵瑞;许奕;洪波;赵文元;黄清海;李强;何士科;刘建民 刊期: 2011- 11
-
肌纤维发育不良致颅内多发梭形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66岁.反复头痛半年余,于2009年3月入院头疼发作时较剧烈,定位不清,不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既往家族中无猝死等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血压为185/101mmHg,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4.2×109/L),其余均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其他生化检查指标均正常.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术端均可见异常增粗(图1a).DSA检......
作者:高永军;苏朝勇;张玉敏;曹毅;方绍龙;赵宁辉;唐一平;徐蔚 刊期: 2011- 11
-
应重视血管超声在检测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高估的问题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是造成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发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1-2].近年来,随着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病变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3-4],治疗前后应用血管超声综合评估狭窄血管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成功率及远期疗效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9].但由于超卢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法、相关医学......
作者:华扬 刊期: 2011- 11
动态资讯
- 1 应重视血管超声在检测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高估的问题
- 2 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3 改良线栓法制备家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 4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 5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急性期转归的观察
- 6 经颅多普勒-二氧化碳试验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
- 7 应用数学模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
- 8 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 9 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
- 10 应重视卒中一级预防策略
- 11 床突旁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 12 上海市两个农村社区2008-2010年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监测
- 13 卒中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14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分析
- 15 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 16 颅内外中低流量血管旁路移植后孤立切除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一例
- 17 NG-硝基精氨酸甲酯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记忆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 18 闭塞双侧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一例
- 19 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
- 2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