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第1期文章
  • 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作者:石铸;符小丽;夏佩珊;袁伟杰;李淑恩;郑伟城 刊期: 2018- 01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院内延迟产生的环节,并通过干预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血管内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按照干预前后将患者分为干预前(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44例和干预后(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54例两个时期,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

    作者:李洋;高丹丹;赵文博;段建钢;吉训明 刊期: 2018- 01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对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瘤壁强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对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下瘤壁强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共86个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应用MR管壁成像技术进行动脉瘤扫描,并通过对比剂增强前后影像学特征以判断瘤壁强化.根据是否存在瘤壁异常强化分为强化组(32例,34个动脉瘤)与非强化组(45例,52个动脉瘤).因部分患者同......

    作者:吕楠;陈士跃;王馨蕊;方亦斌;黄清海;刘建民 刊期: 2018- 01

  •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在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使用PED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瘤径为10mm~25mm)和巨大型动脉瘤(瘤径>25mm)患者51例(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53±13)岁.根据是否使用弹簧圈填塞瘤腔,分为PED组31例和......

    作者:李静伟;李桂林;陈圣攀;叶明;何川;张鸿祺;凌锋 刊期: 2018- 01

  • 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颅内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原发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颅内压探头置入术72例患者,根据监测颅内压高值分为3组,A组25例:颅内压≤10mmHg;B组24例:颅内压11~20mmHg;C组23例:颅内压>20mmHg.对患者均于术后第1、3、5、7和14天......

    作者:苑杨;郝璐;杨岩;栾新平 刊期: 2018- 01

  •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治疗前循环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治疗前循环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连续纳入采用PED治疗的36例36个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资料.瘤径为12~33mm,平均(16.6±4.5)mm;瘤颈为4~10mm,平均(6.1±1.5)mm.动脉瘤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8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2例,颈内动脉后交......

    作者:盖延廷;彭方强;檀书斌;李彦江;刘旻谛;王威;简新革;宋冬雷 刊期: 2018- 01

  • 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证实,发病4.5h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可发生出血转化,引起患者早期死亡或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t-PA治疗24~36h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比例为1.7%~6.4%[2].......

    作者:孙瑞;朱武生 刊期: 2018- 01

  •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目的初步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在颅内复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应用PED治疗的10例颅内不同类型复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并发症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年龄为32~68岁,平均(54±12)岁.颈内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破裂......

    作者:丁晓雯;陈光忠;秦琨;彭超;曾少建;舒航;董孟琪;邓先明 刊期: 2018- 01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脑血管病患病率及分类调查

    目的调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不同年龄人群卒中分类,为该地区有针对性防治卒中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整群、分层抽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甘孜、理塘、巴塘、康定5个县居民和农牧民1万名,采用问卷方式收集人口学特征、卒中、高血压病等信息,纳入有效问卷完成者9186名,按年龄段分为18~29、~39、~49、~59、≥60岁5组,每组纳入调查对象分别为249......

    作者:张海涛;高励;龙尕;刘艳;柳华 刊期: 2018- 01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Pipeline十年回顾与展望

    自从2008年第1篇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Pipeline栓塞装置(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文献报道以来[1],经过近10年的临床使用,经验不断积累,PED已逐渐成为治疗复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等)的重要方法.当前PED治疗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亦被不断推进.但在临床使用中,依然是获益与风......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 刊期: 201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