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7例,其中女80例,男22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195例)和预后不良组(112例)。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资料,根据入院中性粒细胞计......
作者:翟萌萌;王建平;余列;付晓杰;李丽媛 刊期: 2017- 02
-
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时机(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开通时间)、多模式治疗(动脉内溶栓、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责任血管分布等项目。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观察术......
作者:高宗恩;陈晓辉;陈健;钟孟飞;李海停;杨志杰;刘迎春;张立功;李海蓉;吴德云 刊期: 2017- 02
-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
目的:使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判断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管内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前行全脑DSA完成CIS,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21例(≤2分),不良预后组25例(>3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
作者:樊宇;李月春;王宝军;张天佑;姜长春 刊期: 2017- 02
-
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在卒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卒中在我国产生的疾病经济负担占第2位[1],并且逐年上升[2-3]。此外,发病率高、地区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社区慢性病管理网络不健全、医院延伸服务实施困难等问题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持续的指导,越来越多卒中患者带残生存[2]。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当下医疗健康问题复杂性和多元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出现,其应用人群广、......
作者:林蓓蕾;梅永霞;王云璐;王盼盼;张振香 刊期: 2017- 02
-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证实,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血管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均可加重缺血性卒中所致的脑组织损伤[1]。花青素家族,特别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hloride,C3G)被证实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2]。对C3G的研究多在视力保护和抗肿......
作者:韩旭;张兵 刊期: 2017- 02
-
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全方组、补气组、活血组,每组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首次Longa神经功能评分1~3分者为造模成功。补阳还五汤全方由黄芪120.0g、当归6.0g、赤芍4.5g、川芎3.0g、地龙3.0g、红花......
作者:俞天虹;潘华阳 刊期: 2017- 02
-
疑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发作性头痛4年余”于2016年3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于2011年11月劳累后出现头痛,主要表现为右侧颞部轻度间断性胀痛,偶可缓解。2014年6月患者出现双侧颞部间断性胀痛,程度较前加重且伴视物不清,于外院就诊并行头部MR静脉成像(MRV)及全脑DSA,示右侧横窦、乙状窦未显影(图1,2),腰椎穿刺压力为220mmH2O,其余检查未见异常,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
作者:吴隆飞;吴迪;赵文博;杨婷婷;段建钢;吉训明 刊期: 2017- 02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的舌咽神经痛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NP)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GNP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舌咽和迷走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17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对患者均未行神经根丝切断术。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典型的舌根、咽......
作者:梁建涛;李茗初;陈革;郭宏川;李子轶;鲍遇海 刊期: 2017- 02
-
翼点入路联合部分眶顶和额骨颧突切除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翼点入路联合部分眶顶和额骨颧突切除(改良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36例,均经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证实。对标准眶翼点入路的6次切割成型进行简化,采用眶翼点入路但仅去除部分眶顶而未去除眶外侧壁、蝶骨翼等骨性结构,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
作者:刘晟;张涛;高文波;徐军;李泽福;李建民 刊期: 2017- 02
-
颈动脉夹层导致卒中系统回顾研究结果
为了明确颈动脉夹层动脉瘤(DA)自然病史,Cambridge大学的Susanna等代表卒中研究组报道了DA是否能增加复发性卒中风险和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vs.抗凝)能否使DA消失或阻止DA进展的结果。研究者收集多中心前瞻性颈动脉夹层卒中研究(CADISS),比较了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药物的效果,共纳入264例颅外颈动脉夹层(CAD)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年龄和性别等影响因素。他们......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7- 02
动态资讯
- 1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多模式阶段培训结果调查
- 2 输液增温器用于鼻饲患者的护理
- 3 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治疗
- 4 特发性大脑中动脉夹层三例报告
- 5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
- 6 出血型烟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 7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 8 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与病因构成的相关性研究
- 9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
- 10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现状和展望
- 11 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的血管内重建治疗
- 12 栓塞体积比在评价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
- 13 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变化
- 15 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患者视觉空间忽略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16 大脑中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分析
- 17 脑梗死后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观察
- 18 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小鼠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Toll样受体9表达的变化
-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 20 外伤性颈动脉夹层致迟发性脑梗死一例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