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改良综合康复疗法对卒中急性期中重度偏瘫患者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综合康复治疗对卒中急性期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0例卒中急性期中重度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历号单双顺序,分为综合康复组21例和一般康复组19例.部分抽取传统的Bobath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及运动想象疗法用于综合康复组,一般康复组接受传统的Bobath疗法.两组康复训练时间均为40min,2次/d,每周5d,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Fugl-Mey......
作者:刘霖;朱琳 刊期: 2008- 03
-
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Willis环血流代偿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watershedinfarction,WSI)的发病机制及Willis环血流代偿对WSI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脑血管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78例,再通过统计学分析脑梗死患者行以上检查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WSI(14......
作者:殷萍;冯加纯;王守春 刊期: 2008- 03
-
巴曲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12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4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2例)和常温组(23例).亚低温组在入院第1、3、5天分别给予10、5、5BU巴曲酶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脑保护处理(24h内将鼓膜温度降至33℃,并维持72h);常温组仅用巴曲酶(同亚低温组)治疗.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郝强;张子斌;杨延芳;刘春红 刊期: 2008- 03
-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ies,ACA)阳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初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6例,于入院时和发病后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ACA-IgM、ACA-IgG.根据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ACA(+)组(16例)和AC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既往病史、个人史(吸烟、饮酒)、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治疗中及发......
作者:孟然;贺茂林;吉训明;金延方;周晋;张菁;黄栋;高凤莲 刊期: 2008- 03
-
不同类型卒中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yn)及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后3周的首发或复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576例(脑梗死组),脑出血76例(脑出血组),500例为同期的非脑血管病体检者(对照组).分析各组MetSyn发生率以及MetSyn和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卒中的相关性.结果①脑梗死和脑出血组患者MetSyn的发生率分别为57......
作者:赵翠;刘俊艳;吴婧 刊期: 2008- 03
-
蛋白激酶Cη基因A1427C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江苏省汉族人群蛋白激酶Cη(PKCη)基因A142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PKCη基因A1427C多态性、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对照组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神经科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脑梗死危险因素......
作者:宋新建;王枫;丁新生;孟明;周勇;李晓波;沈晓明;丁海霞;姚娟;邓晓萱 刊期: 2008- 03
-
尼莫地平术野冲洗在鞍区病变手术中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脑血管痉挛是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切除术中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在切除鞍区占位性病变时,手术路径深狭,毗邻Willis环,术中脑血管痉挛时有发生,而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作者:王辉;李文胜;石德金;叶卓鹏;秦峰;梁朝峰;郭英 刊期: 2008- 03
-
磷酸二酯酶4D基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2003年,Gretarsdottir等[1]卒中基因解码科学小组人员在冰岛人群中发现了与家族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s,ICVD)相关的基因:磷酸二酯酶4D(phosphodiesterase4D,PDE4D)基因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该基因和以往认识的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基因不同,被认为是21世......
作者:徐淑兰;张颖冬 刊期: 2008- 03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再出血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和弹簧圈设计的提高,应用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已日见成熟.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选择弹簧圈栓塞术,甚至有的医院只有在栓塞不能成功的情况下才选择手术夹闭治疗[1-3].......
作者:张帆;董方箴;郭宗成 刊期: 2008- 03
-
血管新生与脑缺血损伤
脑缺血后,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对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田兆华;刘柏炎 刊期: 2008- 03
动态资讯
- 1 书信往来
- 2 正确把握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机
- 3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与术后脑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 4 2007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 5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11卷总目次
- 6 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 7 应用数学模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
- 8 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 9 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疑似颅内动脉瘤一例
- 10 第七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研讨会简况
- 11 慢性脑缺血导致脑损害的实验研究进展
- 12 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 13 血管内栓塞治疗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合并一侧P2段动脉瘤样改变一例
- 14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 15 卒中在中国的基础研究现状
- 16 儿童烟雾病患者头痛的临床特征及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疗效
- 17 气象学因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18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在脑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进展
- 19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 20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