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一侧肢体偏瘫的卒中患者20例,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双侧肢体的时空参数(跨步周期、跨步长、步频、步速、站立相时间)和髋、膝、踝关节角度参数的变化.结果①20例患者训练前跨步长、步速为(0.51±0.12)m、(0.26±0.17)m/s;训练后为(0.66±0.23)......
作者:胡雪艳;恽晓平;张通 刊期: 2009- 09
-
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理疗、作业疗法,2~5h/d,5d/周.运动想象训练组辅助镜像疗法,对照组辅助无镜像疗法的训练(完全避开视觉的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2次/d,持续4周.分......
作者:朱琳;贾晓红;刘霖;王世云;杨胜荣;宋为群 刊期: 2009- 09
-
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03例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替扎尼定组30例、巴氯芬组25例、乙哌立松组22例及对照组26例.用药前和用药后4、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表、Fugl-Meyer评价表(FMA)、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
作者:崔利华;张通;杨凌宇 刊期: 2009- 09
-
应用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法研究针刺穴位对不同意识障碍患者的作用
目的应用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研究针刺穴位对不同意识障碍患者脑电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6个月内的意识障碍患者37例,其中低意识状态(MCS)16例,持续植物状态(PVS)21例.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和涌泉穴.比较针刺前(安静闭眼状态)与针刺穴位时,两组患者不同脑区(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区)的脑电非线性指数,包括复杂度(Cx)和近似熵(ApEn)变化.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针刺患......
作者:袁英;刘玲;屈亚萍;汪洁;吴东宇 刊期: 2009- 09
-
急性重症卒中患者不同原因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住院后1周内)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37例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急性重症卒中患者.2次/d测量腋下体温≥37.5℃,或单次测量体温>37.8℃定为发热.在Commichau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发热进行分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任何原因发热、明确的感染性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任何原因发热者共89例,发生率为65.0%.其中明......
作者:闫福岭;张道培;徐海清;郭海建 刊期: 2009- 09
-
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进行性的代谢性骨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是可以防治的.但是,由于骨质疏松在发展至骨折之前症状极少,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故疗效往往欠佳.目前,对骨质疏松的防治较为困难,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骨质疏松的病因不清,危险因素不详;②尚无简便易行且普遍公认的评价方法;③目前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晓霞;何静杰 刊期: 2009- 09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SAA)存在于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体内,其合成的部位主要在肝脏,由同一簇基因编码的一组多形性蛋白组成.SAA家族包含不同表达形式的载脂蛋白、急性相蛋白A(acute-phaseserumamyloidA,A-SAA)和结构型SAA(constitutiveserumamyloidA,C-SAA).正常人血清SAA值为0~0.78mg/L[1].......
作者:王春雷;史怀璋 刊期: 2009- 09
-
体外增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脑梗死大鼠脑内的存活
目的观察应用维生素C(Vc)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培养,移植到脑梗死大鼠体内后,在脑内的存活情况.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按培养液中加入的不同因子分为4组:对照组、Vc组(50μg/ml)、bFGF组(1μg/L)以及Vc+bFGF组(50μg/mlVc和1μg/LbFGF),在体外对BMSCs进行培养并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作者:王洋;任力杰;韩漫夫;张朝东 刊期: 2009- 09
-
覆膜支架在颅颈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对主动脉、周围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某些病变,已开始使用各种覆膜支架进行治疗.由于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病变血管的变化以及栓塞材料的不稳定性,使病变与正常动脉之间的移行部分难于处理,常会出现治疗不全、病变再通及复发等问题[1-2].而使用覆膜支架可覆盖病变和相对异常的移行部分,建立一段人工的血流通道,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病变的目的.近年来,覆膜支架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为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我们采用覆膜支......
作者:张勇;支兴龙;缪中荣;张鸿祺;张鹏;王亚冰;吴浩 刊期: 2009- 09
-
Onyx胶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的临床分析
Onyx胶是一种非黏附性的液体栓塞剂,它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较强的组织渗透性、非黏附性以及较好的弥散性等特点.术者长时间持续缓慢注射Onyx胶,使其在畸形血管团内充分弥散,达到尽可能完全栓塞畸形血管团的目的,显著提高了栓塞的安全性.......
作者:李治纲;林金生;陈光忠;周东;舒航;陈发军 刊期: 2009- 09
动态资讯
- 1 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治疗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 2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 3 缺血性卒中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4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在人颅内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瘤壁中表达的差异
- 5 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 6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下半年重点刊登内容通知
- 7 低氧预处理对缺血性卒中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 8 栓塞体积比在评价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
- 9 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弹簧圈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
- 1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联合Fugl-Meyer量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
- 11 脑血管介入术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 12 乌司他丁对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
- 13 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14 卒中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并发症3059例20年回顾性分析
- 15 国产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 16 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儿童脑血管病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中的作用
- 17 离子通道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 18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脑小动脉的病理学研究
- 19 毛柳甙对缺血性卒中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椎动脉夹层合并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