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9期文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与脑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中,选择经CT、MRI确诊,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53例TI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脑血管未见异常,39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3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1例,颅内、外动脉合并狭窄15例.32例前循环TIA患者中发生前循环动脉狭窄22例(68.8%);21......

    作者:朱武生;刘新峰;徐格林;张仁良;殷勤;吴文涛;张申宁;樊小兵;赵文新 刊期: 2005- 09

  • 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缺血半暗带和缺血部位的作用.方法回顾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24h之内均行CT灌注检查,8例行CT血管成像,获取梗死侧与正常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和脑血管影像,将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16例,4例TIA患者,经CT灌注检查梗死侧缺血中心区的CBV、CBF为(2.1±0.6)......

    作者:王芃;齐景伟;甄勇;昌镜辉;索耀华;李铁男 刊期: 2005- 09

  •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联合组)共35例;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动脉组),30例.动脉组用微导管超选择病变动脉,尿激酶用量50万~150万U.联合组先静脉滴注尿激酶0.5万~1.0万U/kg,再动脉给尿激酶,总量不超过150万U.术前及术后6h、24h、7d、30d、90d采用......

    作者:金点石;高宝山;钱盛伟;常庆勇;张继志;黄坤;曲凯 刊期: 2005- 09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脑血管肌钙蛋白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兔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肌钙蛋白(calponin)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SAH组,SAH组又分为第1、4、7、14天组,共5组,每组5只兔.采用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以血管造影检测兔基底动脉的血管直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lponinmRNA表达变化.结果SAH组第......

    作者:陈云祥;吴幼章;傅震 刊期: 2005- 09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微血管及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微血管、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7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9只;缺血组54只,据缺血时间1、2、3、4h再分Ⅰ1、Ⅰ2、Ⅰ3、Ⅰ4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脑微血管及脑组织中NOS的活性.结果局灶性脑缺血时不同部位、时间,NOS活性的变化不同.脑微血管中NOS活性在缺血4h(Ⅰ......

    作者:李刚;徐亚平;岳旭;程兰英 刊期: 2005- 09

  •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支架成形术二例

    病例1男,63岁.因头晕1年,饮水呛咳伴呃逆3个月就诊.1年前患者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曾于当地医院给予扩血管、抗凝治疗,症状减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就诊时体格检查:血压150/95mmHg,神志清醒,构音障碍,眼动自如,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略减低,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均欠稳准,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4项和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范一木;姚绍鑫;李永秋;孙立军;闫世鑫 刊期: 2005- 09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很快,主要集中在缺血后的炎症过程.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被认为是主要介质,与干扰素(IFN)-γ、IL-6、IL-8和生长因子一起启动脑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关于抗炎因子IL-10在改善缺血周围脑组织血液供应及如何减轻致炎因子作用方面,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研究[1].研究表明,IL-10通过抑制TNF-α、IL-1及其他前......

    作者:赵玉玲;冯卫东 刊期: 2005- 09

  • 通过运动诱发电位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颅内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血肿周围神经毒性物质的释放是造成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固积极清除血肿不仅可挽救患者生命,而且有利于后期神经功能康复.清除血肿方法很多,目前尚无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可用于指导临床工作.本研究旨在用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伍国锋;毛远红;杨栩;周佩然 刊期: 2005- 09

  •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0例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之一,致残率、病死率均高,手术夹闭动脉瘤难度大.Yasargil翼点入路开颅,面神经额支的保护率为70%[1],术后颞肌萎缩时有发生[2].作者对常规翼点入路进行了改良,使面神经的损伤概率降低,术后颞肌不萎缩.现将颅内动脉瘤改良翼点入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曹玉福;王瑞恒;徐龙庆;杨刚志;陈会荣 刊期: 2005- 09

  •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时间窗的实验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常见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其中的70%,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是临床上常见的局灶性脑缺血性疾病.目前,对于急性MCAO的治疗已经由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成为神经介入和(或)药物联合治疗.由于急性脑缺血再通后可以级联一系列再灌注损伤,因此,进行MCAO的动物实验研究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什么时间内实施亚低温治疗才能起到大限度的神经保护作用,这涉及到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

    作者:苏万东;吉训明;吴浩;凌锋 刊期: 200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