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院内延误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院内延误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0例,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平均为(16±8)分.根据患者到达医院至静脉溶栓的时间(DNT),分为延误组(DNT>60min,151例)和非延误组(DNT≤60min,69例......
作者:李晶晶;佟旭;郑华光;王伊龙;刘静;刘静华;田月明;史楠;曹亦宾 刊期: 2017- 04
-
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不良结局的比较
目的比较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多中心卒中调查(MSS),休斯敦动脉内治疗(HIAT)及葡萄糖水平、种族、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卒中程度(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的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收住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发病6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的患者1......
作者:李凤利;王金晶;彭锋;肖露露;孙文;刘新峰 刊期: 2017- 04
-
健康体检人群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脉压增高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并接受超声无创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的6006人.为了控制年龄、性别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根据脉压增高组(≥60mmHg)的年龄和性别,在脉压正常组(......
作者:林建辉;刘红斌;唐祁云 刊期: 2017- 04
-
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救治效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制度对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院内诊疗流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24例,按流程运行年度[第1年度(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第2年度(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第3年度(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进行分析.比较第1、2、3年度各治疗环节[抵......
作者:文婉玲;张从昕;黄清海;杨鹏飞;张永巍;邢鹏飞;李子付;张萍;洪波;许奕;邓本强;刘建民 刊期: 2017- 04
-
毛柳甙对缺血性卒中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毛柳甙是红景天根茎中的重要药理成分,具有抗衰老、防辐射、抗肿瘤、心血管保护、调节免疫等广泛的药理活性[1-3].研究显示,毛柳甙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望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4].笔者就毛柳甙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磊;曾现伟;吉训明;刘向荣 刊期: 2017- 04
-
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30min和60min,每组各30只,分别取动脉瘤夹夹持部位颈总动脉标本30段,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的比较.结果一次性使用动脉瘤夹夹闭30min和60min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
作者:宋刚;白雪松;张智萍;王旭;李龙;马永杰;任健;焦力群 刊期: 2017- 04
-
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8例)或血管内治疗(7例)后出现CVS1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5例患者均进行全脑DSA,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痉挛的动脉并灌注维拉帕米(11.1±3.4)mg,对照治疗前后全脑DSA表现,搜集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记录灌注前后经颅......
作者:周新民;叶富华;张云峰;高恒 刊期: 2017- 04
-
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手术入路影响因素及效果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BBA)是具有挑战难度的颅内动脉瘤.经典手术入路,如颞下、眶上外侧(LSO)和改良乙状窦前入路仍被认为是有效可靠的入路.Tjahjadi等分析了以上经典手术入路选择和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作者: 刊期: 2017- 04
-
高分辨MRI判断椎动脉颅内终末段发育纤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HRMRI)技术评价椎动脉颅内终末段(tICVA)发育纤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以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例经DSA诊断双侧tICVA纤细患者.同时采用HRMRI的时间飞跃法和黑血技术,分析4例患者双侧tICVA影像特征,鉴别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DSA显示4例患者双侧tICVA纤......
作者:高鹏;马妍;段祥攻;王亚冰;谌燕飞;朱凤水;焦力群 刊期: 2017- 04
-
2017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本刊对一些常用的词汇,如CT、MRI、DSA将允许直接使用缩写;对以下常用词汇,可在第1次出现时不标注英文全称,即写出中文全称后,直接用英文缩写......
作者: 刊期: 2017- 04
动态资讯
- 1 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脊髓动静脉畸形术中破裂一例
- 2 再论脑血管痉挛的3H疗法是否有效
-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氧代谢的初步研究
- 4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趋化因子CXCL16水平与微栓子检测的相关性
- 5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6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介导的缺血性卒中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探讨
- 7 甘露醇与尼莫通合用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
- 8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 9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八例治疗分析
- 10 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的评估
- 12 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作用
- 13 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桥接治疗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
- 14 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入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15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 16 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
- 17 强化降脂治疗预防卒中试验的设计和进展
- 18 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19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 20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