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3期文章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

    作者:罗国刚;韩建峰;王琳;刘娅;陈亚芬;袁博博;霍康;袁兴运;尹益民 刊期: 2012- 03

  •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眼底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眼底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能坐位行眼底照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将其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78例)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眼底病变情况(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和出血斑).结果①腔隙性脑梗死组高血压、既往腔隙性脑梗死史、心房颤动史的发生率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

    作者:马丽芳;张微微;王国强;范慧敏;魏微 刊期: 2012- 03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趋化因子CXCL16水平与微栓子检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趋化因子CXCL16(CXCL16)水平及其与微栓子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61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根据微栓子信号(MES)的检测结果,分为MES阳性组(17例)与MES阴性组(44例);对照组74例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XCL16的水平,两组之间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

    作者:马翠苓;潘旭东;马爱军;宋双;王琨 刊期: 2012- 03

  • 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2010年12月,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的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动脉瘤多次破裂史、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时机、动脉瘤大小、部位(前循环、后循环)、术中动脉瘤破裂、临时阻断动脉时间、手术时间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

    作者:刘桂林;李良;莫大鹏 刊期: 2012- 03

  • 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相似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典型的血管改变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ICA)远端和(或)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烟雾状、细小血管形成.早由日本的Suzuki和Takaku[1]报道,多见于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烟雾病一直被认为是前循环的病变,但有证据表明,30%~58%的患者合并有后循环相似性的病变[2-4].......

    作者:李斌;段炼 刊期: 2012- 03

  • 动脉途径血流重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由于静脉溶栓受时间窗窄、血管再通率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途径血流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我们对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溶栓和其他动脉途径机械血流重建的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李子付;洪波 刊期: 2012- 03

  • 出血型烟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烟雾病先由Takeuchi和Shimizu[1]报道.根据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形象地称之为烟雾病[2].随着疾病的进展,有些患者表现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癫痫等症状,有些患者则表现出颅内出血的症状.对缺血型烟雾病的治疗,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为脑血管重建术,手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3-9];然而,对出血型烟雾病,治疗却是一个难点.......

    作者:刘鹏;段炼 刊期: 2012- 03

  • Ⅰ型神经纤维瘤基因突变与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的单基因遗传病[1],即由Nf1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的蛋白产物--神经纤维瘤蛋白的功能改变,而引起的以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皮肤多发牛奶咖啡色斑或雀斑、虹膜错构瘤等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疾病[2-3].部分患者出现学习困难或智力低下,15%~20%的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4-5].......

    作者:梁建涛;凌锋 刊期: 2012- 03

  • 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与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皮质缺血半暗带区(IP)磷酸化应激活化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及原癌基因c-MycmRNA转录的表达情况,探讨IP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后1、3、6、12、24h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pMCAO模型,提取缺血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质......

    作者:王旋;姜翠敏 刊期: 2012- 03

  •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6月-2009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匹配动脉瘤部位、大小和形态等条件,选择复发与未复发动脉瘤患者各10例,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分析两组动脉瘤瘤颈不同部位,包括壁面切应力、压力和血流速度在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动脉瘤复发组的瘤颈近侧、中心及远侧3个部位的壁面切应力的中位数(范围)分别为3.19(0.92~......

    作者:黄清海;卢海涛;吴永发;向建平;孟晖;王盛章;刘建民 刊期: 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