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乌司他丁对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3月4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于全身麻醉下行单侧CEA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0万U,给予对照组等量等渗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天检测患者血清cTnI的浓度。心肌损伤定义为c......
作者:冯华;王天龙;蔡兵 刊期: 2014- 06
-
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作者:马艳霞;何子骏;王斌;陈少敏;沈春森 刊期: 2014- 06
-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者: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王冬欣;柳晓锋;杨茜 刊期: 2014- 06
-
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其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EDAS)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6~17岁,25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组患者中,手术干预前脑梗死发生率幼儿组(81.2%,13/16)和学龄前组(69.0%,29/42)显著高于青少年组(4......
作者:朱兵;暴向阳;段炼 刊期: 2014- 06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0岁脑梗死患者91例(脑梗死组)。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法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卒中54例。纳入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5名为对照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性......
作者:张彦红;朱磊;郑德俊;潘锦瑶;方建志 刊期: 2014- 06
-
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60%~80%,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有效的药物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由于rt-PA的应用受到时间窗的限制,90%以上缺血性卒中发生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故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如何减轻缺血损伤及促进缺血区域神经功能恢复成为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卒中功能恢复期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1-3]。笔者对血管新生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王鹏成;任长虹;季泰令;吉训明 刊期: 2014- 06
-
Alpha-黑素细胞刺激素及其新型类似物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Alpha-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及其新型类似物(STY39)对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BMEC)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BALB/c小鼠,纯化并原代培养MBMEC,培养至5~7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MBMEC模型。将MBMEC分为PBS对照组,LPS刺激组,LPS刺激后1、2、3h加入......
作者:朱玉珍;武文;田野苹 刊期: 2014- 06
-
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min,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
作者:王文鑫;王胜宝;束旭俊;香耀先;孙正辉;许百男 刊期: 2014- 06
-
缺血预适应在大鼠缺血性卒中模型中通过诱导细胞自噬产生脑保护作用
有证据表明,缺血预适应(IPC)可使脑组织对随后缺血性损伤的耐受力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认为依赖于磷酸腺苷(AMP)诱导蛋白激酶(AMPK)的细胞自噬在IPC脑保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将实验所用的SD大鼠先用空载体、复合物C(一种AMPK抑制物)或3-甲基腺嘌呤(3-MA,一种细胞自噬抑制物)处理后,进行IPC建模(闭塞大脑中动脉10min),然后检测脑组织AMPK和细胞自噬......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 06
-
脑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的摄取活性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
以往的研究表明,脑缺血预适应(CIP)在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性的同时,可以上调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的表达。研究者们通过微透析和高效能液相色谱法来观察细胞外谷氨酸的浓度,并进一步证实脑缺血耐受中GLT-1的摄取活性。研究表明,在对大鼠致死性缺血性打击后,谷氨酸浓度出现显著波动,其浓度峰值可达到基线值的7倍,这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延迟性死亡有关。若大鼠在致死性缺血性打击前,用CIP......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 06
动态资讯
- 1 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
- 2 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
- 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相关亚临床性栓塞的研究进展
- 4 脑血管病与眩晕
- 5 颈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
- 6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报告标准(上)
- 7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进展
- 8 大鼠卒中后肠道菌群紊乱与抑郁的关系
- 9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与诊断
- 10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兔脑血管痉挛及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 11 大鼠脑缺血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与脑梗死异常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 12 45岁以下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 13 复合手术在颈动脉狭窄病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 14 儿童烟雾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疗效
- 15 卒中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作用的研究进展
- 16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运用
- 17 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 18 抗凝与血管内机械碎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 19 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早期再梗死的关系
- 20 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