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体外诱导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作用.方法取正常兔胸主动脉VSMC株,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Aβ25-35与VSMC共培养,按Aβ25-35浓度再分为10、20、50及100μmol/L组;对照组为等渗盐水与VSMC共培养.每组分别培养1、3及10d.采用AnnexinV-FITC、碘化丙啶染色法定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借助流式细......
作者:周小英;张微微 刊期: 2007- 02
-
塞来昔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90min再灌注模型.取19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2只、等渗盐水组60只、塞来昔布12.5mg/kg和25.0mg/kg治疗组各60只.缺血后30min灌胃,给予各组大鼠等渗盐水或2种剂量的塞来昔布,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额顶部皮质在再灌注6......
作者:罗传铭;毕桂南;李浩;曹立梅;邱燕东;黎彬如;石胜良 刊期: 2007- 02
-
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期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期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并探讨TMS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TMS组及假刺激组,每组5只大鼠.TMS组和假刺激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TMS组于再灌注1h及12h分别给予1Hz200脉冲TMS(分2次完成,每次100脉冲,中间间隔1h).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脑梗......
作者:余锋;赵合庆;孙永安 刊期: 2007- 02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胡再虎;万经海;李长元;冯春国;王晓健 刊期: 2007- 02
-
椎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伴有局部症状的脑循环障碍征候群.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两大类.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的特殊临床状态[1].椎-基底动脉频发TIA起病急、症状重,若栓塞引起的TIA可能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例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年来,CT血管造影(CTA)被广泛应用......
作者:孙晓培;许晶 刊期: 2007- 02
-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的研究进展
自199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不久[1],一些临床研究机构又开展了局部动脉内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实验研究[2-3].但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都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TheNationalInstituteNeurologicalDisordersan......
作者:徐善才;史怀璋;季智勇 刊期: 2007- 02
-
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
1865年,法国外科医师Broca做尸检发现,人类大脑有两个语言中心--运动中心和感觉中心,均在左侧大脑皮质.大约有1/3的神经科患者出现失语症状[1].但目前除语言康复训练外,还无其他特殊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患者容易耐受、无创性改变大脑皮质生理的方法.1831年,Faraday发现电流和磁场可相互影响.......
作者:陈海;贾建平 刊期: 2007- 02
-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居脑血管意外发病的第3位.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达到了新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1-2]:①CT和MRI的广泛应用,使一些无症状的动脉瘤得以发现,为本病预防性治疗提供了可能;②CT和MRI技术的进步,使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作者:高勇安 刊期: 2007- 02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头部64排螺旋CTA检查,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表面遮盖三维重建、容积显示重建及大密度投影重建,并对照开颅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48例患者50个动脉瘤,其中46例为单发动脉瘤,2例为2个动脉瘤.动脉瘤小直径2.2mm,大直径43m......
作者:王洪生;赵佩林;孙晓峰;刘洪泉;殷尚炯;吕国士;左红;王德韧 刊期: 2007- 02
-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3D-DS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DSA及3D-DSA检查.比较二者在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中的作用.对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应用3D-DSA对术后部分患者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常规DSA发现139例(64.1%)153个动脉瘤;3D-DSA......
作者:陈菊祥;白如林;黄承光;卢亦成;严昺;陈怀瑞;吴小军;章国海;魏文锋 刊期: 2007- 02
动态资讯
- 1 2014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 2 动脉入路Onyx栓塞治疗颈髓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分析
- 3 塞来昔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4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作用
- 5 以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的白塞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 6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 7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6例
- 8 关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
- 9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八例治疗分析
- 10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现状
- 11 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 12 巴曲酶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 14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危险因素的分析
- 15 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 16 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风险评估
-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的建议——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上)
- 18 双侧小脑下后动脉闭塞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19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及与血管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 20 动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