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滤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
作者:刘加春;王大明;翟乐乐;姜学丽;王利军 刊期: 2005- 02
-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4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283例患者中,对20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占71.4%;66例采取后扩张,占23.3%;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占4.2%;3例未扩张,占1.1%.结果4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78.7%.心率<50次/min者占2......
作者:李慎茂;凌锋;缪中荣;朱凤水;吉训明;李斗;王默力;华扬 刊期: 2005- 02
-
2270例卒中患者延误诊治时间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延误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的院前、院后因素以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在全国35家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2270例,输入数据库.对卒中发生时间、发病后就诊时间、就诊后查检时间、检查方式、医疗方式及到达医院的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70例患者中1039例在3h内到达医院,占45.8%;就诊到头部CT或MRI检查时间在......
作者:北京神经病学学会学术沙龙脑血管病协作组;张茁;张微微;毕齐;朱光明 刊期: 2005- 02
-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76例)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85例).观察患者入院、发病90d时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神经功能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入院时NIHSS分别为(......
作者:张韶辉;陶庆玲 刊期: 2005- 02
-
升高血压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升高血压对急性期脑梗死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升压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分别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3h、4h和6h制作梗死模型,分为H3、H4、H6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和单纯缺血组(I3、I4、I6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升压治疗组在缺血后1h用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升高系统血压30%,正常对照组......
作者:矫黎东;贾建平;周冀英;赵洪波 刊期: 2005- 02
-
人胚胎脑细胞在大鼠脑梗死灶内的分化和整合
目的探讨人胚胎脑细胞在脑梗死灶内的分化、整合状况和神经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将正常人胚胎脑细胞和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后,移植到免疫抑制的11只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大脑皮质梗死灶内,并与未移植的5只脑梗死大鼠作对照.8周后取大鼠脑组织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移植了人胚胎脑细胞存活的10只大鼠中,6只有移植物生长.移植物内有新生血管,细胞有分层排列趋势.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移植物内有细胞分化,并存在大量神......
作者:曾进胜;余剑;洪华;陶玉倩;范玉华;陈向燕;黄如训 刊期: 2005- 02
-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栓塞后致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47岁,因眩晕、双眼视物模糊、行走不稳5d于2004年1月2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60/90mmHg(1mmHg=0.133kPa),心、肺功能正常,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王亚冰;张鸿祺 刊期: 2005- 02
-
覆膜支架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36岁,以头痛、吞咽困难14d,伴左侧肢体麻木12d,于2004年7月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吞咽反射减弱,左侧头、面部及躯体浅感觉减退,右侧肢体共济失调.影像学检查:MRI显示双侧脑白质多发梗死灶,右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图1).DSA及三维成像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扩张,约17mm×7mm,近端动脉轻度狭窄(图2,3);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未显影,其供血区由右侧小脑前下动......
作者:董白晶;张鸿祺;支兴龙;凌锋;焦力群;陈赞 刊期: 2005- 02
-
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
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占脑出血患者的12%~24%.积极地救治丘脑出血患者,对于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3年8月应用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6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振川;赵仕欣;程宗平;卢立志;彭岚 刊期: 2005- 02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在卒中患者中,20%~25%的病例是颈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引起的[1],故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袁力 刊期: 2005- 02
动态资讯
- 1 我心目中的刘承基教授
-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情感障碍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 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微小核糖核酸表达谱的变化
- 4 基底动脉高密度征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 5 缺血性脑血管病免疫治疗的基础和前景
- 6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治疗和结局: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科学声明
- 7 36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DSA分析
- 8 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 9 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 10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血流测量分析模型的应用
- 11 快速廉价的颅内动脉瘤模型制作--3D弹性空心模型
- 12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可纠正危险因素的药物干预
- 13 应用超声随访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溶栓后脑出血二例原因分析
- 15 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
- 16 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分析
- 17 巴曲酶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 18 三种量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研究
- 19 慢性症状性颅内椎动脉完全闭塞的血管内再通
- 2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卒中的预防作用并不优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