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7期文章
  • 呋塞米试验预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呋塞米(商品名:速尿)试验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方法4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后3h内采用头部CT明确诊断,24h复查CT,了解血肿扩大的发生情况.其中血肿扩大87例,无扩大364例.所有患者确诊后测量血压,对出血量≤20ml和>20ml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和40mg.注射后30min复测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在注射呋塞米前后的变化,研究血肿扩......

    作者:智睿;CHEN Dong;丁朝兵 刊期: 2008- 07

  • 缺血性卒中并发高钠血症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2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1h内采用离子电极法测量血液生化指标.其中高钠血症43例,非高钠血症279例,记录可能影响血钠水平的9项危险因素,进行χ2或t检验,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终点指标以发病后4周的病死率作为判断.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高钠血症危险因素......

    作者:郭栋;WANG Wei-hua;夏章勇;LIU Li-feng 刊期: 2008- 07

  • 钙化斑块对双源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影响

    目的评估钙化斑块对双源64层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的影响.方法筛选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CTA采用双源64层CT进行扫描,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进行重组和轴位像扩大测量狭窄血管和正常血管的直径.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的方法进行血管狭窄度的分级......

    作者:XIAO Guo-dong;胡伟;XU Ge-lin;刘新峰;ZHANG Ren-liang 刊期: 2008- 07

  • 伴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伴白质疏松(LA)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CT或MRI表现,将其分为伴LA组(43例)和不伴LA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和大小、病变血管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循环病变(OR=7.165;95%CI:3.072~16.714)、高血压(OR=3.135;9......

    作者:郑华;WANG Mo-li 刊期: 2008- 07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1∶1配比设计的方法(匹配因素为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选择43例TIA患者(TIA组)及43例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测定血清hs-CRP的浓度.将TIA组患者再分为hs-CRP<4.5mg/L组及≥4.5mg/L组.在1年的随访期内记录入选者再次发生TIA及脑梗死事件,分析h......

    作者:陈秀琼;HE Chun-gang;阳初玉;LU Xiao-cai;林卫 刊期: 2008- 07

  • 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早期再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尿激酶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早期再梗死的关系.方法接受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16例,剔除无效和出血病例后共204例.按疗效标准分为溶栓后早期再梗死组(15例)和溶栓成功组(189例),用Clauss法经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溶栓前后血浆Fg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其与溶栓后早期再梗死的关系.结果①溶栓前再梗死组低密度脂蛋白、全血低......

    作者:孟然;JI Xun-ming;周晋;JIA Jian-ping 刊期: 2008- 07

  • 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活性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α-KGDHC)活性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不同低温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35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n=5)及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组(n=30),后者根据再灌注时温度的不同,再分为37℃、33℃及28℃组(n=10).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时利用降温毯降温,使肛温分别保持37℃、......

    作者:ZHANG Ning;潘耀华;ZHANG Wei-qiao;张晓华;GE Jian-wei;江基尧;QIU Yong-ming 刊期: 2008- 07

  • 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变化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0只3、12和24个月龄SD大鼠(每组10只).处死大鼠后,迅速取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置入4℃氧合Kreb′s液(pH=7.4)中,用于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的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测量.右侧颈总动脉置入4%多聚甲醛溶液,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定量形态学进行......

    作者:张旭静;QIU Wei-bo;王桂清 刊期: 2008- 07

  •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为衬贴在血管腔表面的单层扁平或多角形细胞,它不仅是血管壁与血流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还具有影响血管张力、纤维蛋白溶解、细胞生长和炎性反应的能力.......

    作者:陈雅玲;董强 刊期: 2008- 07

  • 影像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新生儿期由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伤性疾病,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1-2].......

    作者:吴书信 刊期: 200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