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手部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卒中后手功能改善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手部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卒中后手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40例,均为发病1~6个月的初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和阳极tDCS(atDCS)治疗,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即atDCS+FES组(21例)和对照组,即atD......
作者:朱琳;刘霖;宋为群;张大华;严莉;刘秀贞;胡洁;单桂香;张艳明 刊期: 2016- 09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EH患者167例,按照靶器官损伤(TOD)诊断标准分为单纯EH组79例,EH合并卒中组88例.测定每组入选对象的LP-PLA2水平,比较各组间临床相关资料和LP-PLA2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P-PLA2水平对EH患者......
作者:来春林;邢金平;胡风云;刘晓红;齐杰;赵建强;冀友瑞;杨五晓;燕蒲娟 刊期: 2016- 09
-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6个动脉瘤)在开颅夹闭手术中,使用MDU1mm微探头检测载瘤动脉和相关穿支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根据血流信号,未行动脉瘤夹调整9例;处理动脉瘤后,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血流信号降低或消失时,改变动脉瘤夹夹闭位置5例,使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的血流恢复至正常.对比分析动脉瘤......
作者:茅磊;赵鑫;杭春华;吴伟;纪祥军;王笑亮;王汉东 刊期: 2016- 09
-
水通道蛋白AQP4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和在脑缺血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损伤大约占卒中死亡的85%[1],急性或慢性的脑血管阻塞使脑血流量减少,造成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联系纤维发生变性、坏死或功能丧失.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有复杂的生物分子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过程,特征包括水肿和炎性反应.水通道蛋白家族(aquaporins,AQP)是特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广泛表达,负责水和其他小分子的运输.目前,至少13种AQP蛋白在哺乳动物体内被发现[2].研究证实,......
作者:程雪;罗玉敏;吉训明 刊期: 2016- 09
-
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IA破裂导致的SAH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表现出家族性,而遗传性动脉瘤高发,也提示基因遗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3].笔者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旨在探讨基因遗传在IA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为防治IA提供参考.......
作者:黄清海;曹伟;王驰;吕楠;冯明陶 刊期: 2016- 09
-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在脑缺血及其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cyclicnucleotidegatedcation,HCN)通道属于一种特殊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目前研究结果显示,HCN通道各亚型在基因和蛋白表达层面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产生极大影响,如参与神经系统的颞叶癫痫、神经病理性疼痛、脑缺血等疾病[1-2].HCN通道是由6个跨膜结构和一个单孔环结构构成,在超......
作者:冉丰;章歌雅;何治 刊期: 2016- 09
-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祖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观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神经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数字法随机分为T3连续干预组和即时干预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假手术组、2VO模型组及2VO造模后T3治疗组(简称T3治疗组)各5只.对T3连续干预组大鼠的处理为术后第1天开始对T3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射T3(10g/30g体质量),其余两亚组......
作者:李婷;王群 刊期: 2016- 09
-
磁共振灌注成像及脑干诱发电位不同特点的桥臂梗死三例
患者1男,65岁,因眩晕、耳聋、行走不稳6d,加重6h于2015年9月8日收入郑州人民医院.入院前6d,患者活动时突然出现眩晕、耳聋、行走不稳、言语不利,当地医院以“脑梗死”收住院,治疗2d症状好转出院(具体药物不详).入院前6h,患者于安静状态下,上述症状突然加重,不能自行行走且向右侧偏斜,伴头痛、右手持物不稳,以“脑血管意外”收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左耳听力丧失5年;吸烟史30年,30......
作者:张道培;禹萌;张洪涛;尹所;付胜奇;张淑玲 刊期: 2016- 09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磁敏感血管征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评估的一致性
目的探讨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大脑中动脉(MCA)磁敏感血管征(SvS)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150例发病6h内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均接受头部CT、MRI一站式检查,并记录患者基线情况.对CT及MRI进行分析,记录HMCAS、SVS存在情况,共有75例与DSA结果进行对照;HMCAS与SVS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并行假设M检验.结果以DSA为参照标准......
作者:王昊;薛静;高培毅;刘兴利 刊期: 2016- 09
-
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8例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其病因、症状、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1±18)岁.16例(57.1%)有明确病因,其中3例(10.7%)为感染因素,13例(46.4%)为非感染因素;12例(42.9%)病因不明.头痛25例(89.3%......
作者:周丹丹;吴涛;王诺;沈雷;王思洋;邓本强 刊期: 2016- 09
动态资讯
- 1 单次与反复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对兔颈总动脉血管壁损伤的影响
- 2 大鼠脑局灶性低灌注模型的建立
- 3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 4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的执行摘要
- 5 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治疗26例
- 6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急性缺血性卒中
- 7 脑缺血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影响
- 8 音频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作用
- 9 毛柳甙对缺血性卒中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10 聚焦卒中临床问题(Ⅰ)——2007国际卒中大会
- 11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高血糖对血管内治疗结局的影响
- 13 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
- 14 低温对脑缺血后血-脑屏障完整性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 15 俯首为牛妙手良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蒋大介教授专访
- 1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脑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 17 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 18 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 19 以肢体抖动为主要表现的烟雾病一例
- 20 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