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11期文章
  •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经64排螺旋CT检查,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97例,其中常规头部CT扫描50例和横断面容积扫描冠状面重组20例,并与双螺旋CT检查70例相应病例的图像进行比较;头颈CT血管造影10例和全部脊柱CT血管造影7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临床资料对照;10例13次脑灌注成像,分析其成像优势.结果50例64排螺旋CT常规头部扫描未见或仅有轻微颅......

    作者:高勇安 刊期: 2005- 11

  • 水蛭素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水蛭素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65例入选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157例).治疗组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分别于发病第1、4、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肿体积第10天为(21±10......

    作者:程方敏;周风平;王忠功;吴刚;王新民;夏翠玲;田强元;孙丰辉 刊期: 2005- 11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中颅内椎动脉盗血程度与锁骨下动脉(SA)狭窄程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关系,并探讨束臂试验与SA远端血流频谱检测的意义.方法对32例SSS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按SA收缩峰血流速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狭窄组(18例)、重度狭窄组(11例)和闭塞组(3例),分别比较不同盗血程度与血管狭窄程度及VBI的关系.结果轻中度狭窄组椎动脉无盗血和Ⅰ......

    作者:阮利江;王岩;黄伟;孙淑娟;彭向阳 刊期: 2005- 11

  • 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2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其中有症状者78例,无症状者49例.术后随访5~1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疗效,评价此术式的优点.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均复查颈部和脑实质DSA,显示患侧颈动脉形态正常,颈内动脉血管迂曲消失,无1例狭窄.126例患者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其患侧颈内动脉、皮质下血管显影时间较术前提......

    作者:张佳栋;温向阳;D Ma(i)za 刊期: 2005- 11

  • 颅内出血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与抑制因子κBα的表达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后6h、1d和3d实验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定量Ⅶ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NF-κB及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NF-κB蛋白表达增加,1d增加为明显,广泛表达于血肿周围组织、远区皮质、海马等部位,并有......

    作者:陈莉芬;余震;陶陶;胡长林 刊期: 2005- 11

  • 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使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临床上常见症状是颅内出血,可表现为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52%~77%[1].......

    作者:刘启锋;王树新;刘明;刘玉河;陆南 刊期: 2005- 11

  • 颈外伤致急性脑缺血临床及磁共振动态观察一例

    颈部损伤导致脑梗死少见,临床上易被误诊漏诊.MRA是发现颈部血管损伤所致脑梗死原因的及时、有效和无创伤的辅助检查手段.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6h)以及急性期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脑缺血在超急性期以及急性期表现为DWI高信号,以后随时间的延长,DWI信号逐渐下降.本文通过对1例临床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的包括DWI在内的磁共振检查,探讨DWI对急性和非急性脑缺血的鉴别诊断价......

    作者:朱锡德;洪国良;张建宁 刊期: 2005- 11

  • 颈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动脉分叉、分支开口及血管弯曲的凸面为病变的好发部位.Fusari等[1]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检查了1000例因腹主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手术患者的冠状动脉,其中720例患者(72%)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手术,238例患者(24%)因颈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手术,42例患者(42%)同时因以上两种原因需要手术.......

    作者:赵瑾;迟路湘 刊期: 2005- 11

  • 延迟性脑血管痉挛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棘手,是患者致死或重残的重要原因.SAH后CVS的发生具有时相性.一种为早发性CVS,多发生于SAH后0.5h至3d内,常于数小时内缓解.......

    作者:冯九庚;封荣华;洪涛 刊期: 2005- 11

  • 如何提高超声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测的准确性

    脑血管疾病(CVD)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根据CVD病变原因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文献报道70%~80%的卒中患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根据病变部位分为颅内段和颅外段动脉病变型.颈动脉硬化性ICVD的发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如何确定血管病变的部位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采用恰当治疗方法的关键.......

    作者:华扬 刊期: 20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