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Jasper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
作者:张鸿祺;杨新健;黄清海;支兴龙;张鹏;穆世卿;李佑祥;赵文元;陈涛;刘建民;吴中学;凌锋 刊期: 2008- 10
-
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
目的探讨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入路组(79例)和颞部入路组(75例).额部入路组经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入路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
作者:毕向锋;唐宝苍;高春香;韦素春 刊期: 2008- 10
-
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颈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在治疗复杂颈内动脉瘤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内-外吻合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高流量吻合术3例,中流量吻合术6例,低流量吻合术7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以DSA随访患者的情况;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的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施行高流量吻合术3例,1例术后出现偏瘫和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立即行取栓术,1个月......
作者:胡德献;李萌;何川 刊期: 2008- 10
-
非动脉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特点的分析
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aSAH和10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CT检查(以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标准,根据头部CT影像分型)、第1次全脑DSA检查、重复全脑DSA及短期和长期预后MRS(ModifiednltllkinScale)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
作者:黄永凯;韩德清;刘爱华;刘志雄;陈风华;Martin Schumacher 刊期: 2008- 10
-
经鼻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对照组(n=12)、bFGF组(n=12).对照组和bFGF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1~6天,分别经鼻给予等渗盐水(30μl)或bFGF(每天30μg,30μl).在术前及术后第1、7、14、21、28天对脑梗死......
作者:王兆露;殷勤;成松明;徐格林;马敏敏;杨冀萍;刘新峰 刊期: 2008- 10
-
尼莫地平联合环磷酰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和环磷酸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四组,即尼莫地平组、环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环磷酰胺)及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后4h行再灌注.于缺血后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36h,经大鼠尾静脉缓慢推注给药(将尼莫地平、环磷酰胺溶于1.5ml等渗盐水中).尼莫地平......
作者:朱弘;吉训明;李淑婷;罗玉敏 刊期: 2008- 10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的影响及其在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16只SD大鼠的骨髓,体外培养BMSC,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细胞,并进行鉴定.按不同浓度给予G-CSF,分为四组(G0~3组),GO组不含G-CSF,设为阴性对照;G1~3组分别含G-CSF5、10、20ng/ml,按1×105/ml密度接种于平底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
作者:李洪;许志恩;李维;陈倍楚;柯俊龙 刊期: 2008- 10
-
双支架技术治疗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各一例
患者1男,18岁.刀刺伤左侧颈部,在外院伤口缝合后,于2004年2月2日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右侧肢体偏瘫,失语,数小时后意识淡漠.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顶枕部脑梗死,大脑中线向对侧移位.......
作者:潘耀华;丁圣豪;万杰清;徐巳弈;包映晖;梁玉敏;殷玉华;熊文浩;邱永明;江基尧 刊期: 2008- 10
-
慢性脑缺血神经胶质细胞损伤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Binswanger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
作者:滕厚军;赵瑛 刊期: 2008- 10
-
儿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儿童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于年龄......
作者:梁建涛;凌锋;鲍遇海 刊期: 2008- 10
动态资讯
- 1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 脑动脉微栓子诱发非梗死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 3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进展
- 4 导痰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和p38表达的影响
- 5 颈内动脉床旁段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 6 华法林抗凝治疗颅内高压合并静脉窦狭窄一例
- 7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 8 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抗凝蛋白活性的改变
- 1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少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技巧
- 11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2 血管性认知功能网络损伤的研究进展
- 13 烟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现状
- 14 前庭自旋转试验对眩晕病因的鉴别诊断
- 15 甘露醇预处理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16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伽玛刀治疗
- 17 伽玛刀放射外科分次治疗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的初步临床疗效
- 18 血管超声对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 19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致多组脑神经麻痹一例
- 20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