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弹簧圈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1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岩下窦入路10例,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2例.单独应用Onyx8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4例.结果①治疗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完全闭塞10例,少量残留2例.单独应用Onyx栓塞治愈6例,......
作者:那世杰;王斌;王毅;杨咏波;孙剑涛;黄玉杰 刊期: 2012- 06
-
趋化因子CXCL16基因rs3744700多态性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趋化因子CXCL16(CXCL16)水平及CXCL16基因rs3744700多态性与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TOAST)亚型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d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48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14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99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XCL16水平.结果①LA......
作者:潘旭东;宋双;马爱军;马翠苓;王琨;姚如永 刊期: 2012- 06
-
颅脑外伤动物模型及运动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因为交通事故、战争、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美国,每年颅脑外伤的患者达到200万,死亡约5万人[1].颅脑外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特别是颅脑外伤后的康复问题,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为此,学者们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康复治疗的机制不够明确,许多理论问题尚无定论,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上述问题.现就近......
作者:沈夏锋;胡永善 刊期: 2012- 06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螺旋CT已经广泛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较以往应用的单层螺旋CT扫描,具有时间短、层厚薄、连续扫描范围长等特点,使其在脑血管中的病应用越来越广泛,从2层到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256层螺旋CT以及双源CT的相继出现,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C......
作者:尹广明;吕俊锋;张艳琴 刊期: 2012- 06
-
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患者视觉空间忽略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视觉空间忽略(visualspatialneglect,VSN)是指卒中后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注意、搜索、反应、定位或报告,患者不能注意到来自患侧的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刺激[1].VSN是一种神经性功能障碍综合症,多发生在右侧大脑半球受损后,因为右侧大脑半球对注意的支配起主要作用,其主要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半球间竞争导致的,当一侧大脑半球受损后,患侧半球失去了对健侧半球的抑制作用,导致......
作者:张艳明;付伟;胡洁;宋为群;马佳妮;曲斯伟 刊期: 2012- 06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微小核糖核酸表达谱的变化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表达谱的变化情况.方法取雄性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1.5h,再灌注24h.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观察IR后大鼠脑皮质中miRNAs表达谱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及miRanda,预测与IR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m......
作者:张秀萍;翟凤国;关悦;宋高臣;关利新 刊期: 2012- 06
-
氦-氖激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神经分化潜能的作用
目的观察氦-氖(He-Ne)激光治疗仪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和神经分化潜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Sprague-Dawley大鼠的原代BMSCs,取第3代培养的细胞,分为实验组(He-Ne激光治疗仪处理10min)和对照组(空气暴露相同时间).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锥虫蓝染色测定细胞活力,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BMSCs的神经干细......
作者:毕迎立;范建中;陈银海 刊期: 2012- 06
-
不同方法的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颅内静脉窦疾病诊断的比较
目的比较磁共振静脉成像矢状位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冠状位2DTOF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3DCEMRV)对颅内静脉窦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门诊疑有脑静脉系统异常的患者13例,均同时行矢状位和冠状位2DTOF、3DCEMRV扫描,运用大信号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诊断结果与DSA对照.计算单独矢状位2DTOF、单独冠状位......
作者:戴艳芳;叶明;吉训明;刘江涛;齐志刚;张开元;李坤成 刊期: 2012- 06
-
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症患者不同感觉通道和空间参考框架的表现及其康复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1例右侧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偏侧空间忽略症患者的不同感觉通道、空间参考框架的表现,以及行为学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行为学忽略测试中的线条划销、字母划销、星星划销、二分线段测试评定患者的视觉通道,临摹左右并列的2个图形测试患者的空间参考框架特点.同时进行听觉通道(左、右耳听手指撮捻声)、触觉通道(左、右手指被碰触)的偏侧空间忽略症检查.采用常规行为学和低频TMS刺激左半......
作者:陈晓伟;余滨宾;单春雷;李贞兰;吴婷;伊文超;陈文莉;卞荣;沈滢 刊期: 2012- 06
-
建立规范化的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
卒中在国际上已经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排名第三的致死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排名居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卒中已升为中国国民的第一位死因.美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60万,直接和间接医疗支出超过650亿美元[1-2].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达200万,存活患者中约四分之三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残疾,需要康复治疗.全国每年用于该病的治疗费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
作者:单春雷;余滨宾;励建安 刊期: 2012- 06
动态资讯
- 1 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 3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闭塞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4 动脉内溶栓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1例
- 5 改良和传统的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 6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的建议——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中)
- 7 北京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
- 8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
- 9 上肢康复机器人在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 10 儿童烟雾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疗效
- 11 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
- 12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 13 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评价合并大脑后动脉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
- 14 2003-2004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 15 大鼠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 16 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
- 17 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技术的进展
- 18 脑动脉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 19 Glubran胶栓塞治疗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 20 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