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11期文章
  • 中国人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卒中组为2012年6-12月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连续注册的37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患者分类;对照组为24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采用改良多重连接酶反应技术确定基因型.分析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包括rs2293252、rs12631438及rs......

    作者:白文;曹立平;张治中;孙文;李壮丽;蔡乾昆;蔡必扬;张雨蒙;刘新峰;徐格林 刊期: 2013- 11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大面积脑梗死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的患者22例.按发病6个月生存与否或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生存组(14例)和死亡组(8例),预后良好组(mRS0~4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5~6分,11例).分析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22例患者诱导低温时间为(7.4±3.1)h,降温速度(0.66±0.4......

    作者:宿英英;范琳琳;叶红;张艳;张运周;高岱佺;陈卫碧;吕颖 刊期: 2013- 11

  •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rs2071746(T-413A)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2月-2012年10月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年龄≥60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对患者分类.采用改良多重连接酶反应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患者出院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血管性疾病导......

    作者:曹立平;张治中;白文;李芸;蔡必扬;张雨蒙;熊云云;刘新峰;徐格林 刊期: 2013- 11

  • 血脂代谢异常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脂代谢异常主要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血脂代谢异常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是引起心脑血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而不稳定性动脉粥样斑块的继发改性变,如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形成血肿、斑块破裂形成栓子、血管管腔狭窄等可引起供血区域血流量减少或中断,致相应器官发生缺血性改变[1-3].病变发生在颅内血管或颅外段时,即......

    作者:刘宏军;梅利平;方向华 刊期: 2013- 11

  • 罗格列酮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对基底动脉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78只,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及罗格列酮组,每组2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在2次注血前后30min,罗格列酮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罗格列酮(3mg/kg,0.5mg/ml,......

    作者:吴颐;高觉民;史继新 刊期: 2013- 11

  • 应用超声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影响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首诊为一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率50%~69%)狭窄者52例.所有患者每6个月检测1次,至少连续观察2.5年.根据是否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将患者分为规律服药组(A组,21例)和非规律服药组(B组......

    作者:华扬;焦志欣;贾凌云;段春;凌晨 刊期: 2013- 11

  • 复合手术在颈动脉狭窄病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联合其他术式(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复杂性颈动脉狭窄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因复杂缺血性颈动脉病变(包括颈动脉颅外段多处重度狭窄、单支颈动脉颅外段串联狭窄、支架内再狭窄、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行一站式复合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手术方式分为3类,①病变侧CEA+支架置......

    作者:张利勇;张士刚;郝继恒;刘卫东;谌燕飞;马妍;焦力群;王继跃 刊期: 2013- 11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1-2].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2.5%~3.0%[3].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其中10%~15%......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 刊期: 2013- 11

  • 卒中二级预防管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150~200万新发卒中病例,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年病死率为58~142/10万[1].大约有30%的卒中发生在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病史的个体中[2],而≥50%的卒中发生在以往出现过各种血管事件的个体中[3].复发性卒中比初次卒中的临床表现更加严重.......

    作者:刘政;张京芬;李月春 刊期: 20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