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第05期

颅内动脉瘤破裂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文鑫;许百男;孙正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发病机制, 破裂机制, 综述
摘要: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s,IA)是由动脉管壁变薄、扩张所引起的动脉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动脉瘤起源和生长的本质是血管壁内弹性膜消失,中膜变薄和随之而来的重塑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1]。在美国近5%的人口(约有1500万人)每人至少有一个 IA,这些 IA每年约有0.2%(3万人/年)破裂从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2]。 IA出血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极高。当前预防IA破裂或再破裂的主要方法有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但这两种方法均为有创性[3-4]。干预治疗的风险可能超过 IA 每年自然破裂的风险[5-6]。因此,预防干预应该选择性地针对可能破裂或再破裂的IA。这就需要个体化准确地判断IA破裂的风险。笔者对近年来IA破裂机制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