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45岁以下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45岁以下人群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5~34岁和35~44岁两个年龄组各459例的体检人员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远段、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内-中膜厚度(IMT)和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以IMT增厚与否分为病变组(CAS组)和正常组.并对两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1]CAS组117例,平均年龄(41±5......
作者:王玉华;孙伟景;朱淑敏;韩凌 刊期: 2008- 06
-
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闭塞致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MCA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研究,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和闭塞所致的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7例)和闭塞组(34例).根据发病1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的结果,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并进行对比.结果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55.......
作者:陈红兵;刘德志;葛颂;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08- 06
-
医院门诊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脑安胶囊对其的干预效果
目的评价门诊危险因素暴露者的卒中风险及脑安胶囊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在2005~2007年秦皇岛军工医院门诊患者中,选择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中风家族史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1500例),采用有多普勒探头和压力传感探头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颈动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调查,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在血流动力学积分值(CVHI)......
作者:郭希正;孙晨;张凤强;郭吉平;任春振;王兴生;李抒;王惠萍;王彩霞 刊期: 2008- 06
-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超声检测参数的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目的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测量参数进行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完善判别方法.方法以华扬等提出的测量参数为标准,对86例ICA轻度狭窄和93例ICA中、重度狭窄患者进行CDFI常规检测,ICA中、重度狭窄患者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证实.应用判别分析(Fisher差别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CDFI测量的颈内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
作者:李军;刘刚;彭小祥 刊期: 2008- 06
-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指导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脑血流的调节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血压与脑血流调节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2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应用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根据脑血流参数的变化调控血压,并决定术中是否应用临时转流管.应用临时转流管(转流组)16例,未用36例(非转流组).结果[1]52例患者术后,完全恢复且无脑缺血发作50例,因过度灌注脑出血死亡2例.[......
作者:马挺;华扬;魏立民;王克杰 刊期: 2008- 06
-
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t-PA正常组(>1.3IU/ml)69例和t-PA降低组(≤1.3IU/ml)5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在发病72h内检测血浆t-PA水平,随访1年,将死亡及再发缺血性血管病记录为终点事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t-PA、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
作者:杜艳华;胡义奎;李连;叶恒泰;王峥;李承旭;王芳;孟祥平 刊期: 2008- 06
-
嗅成鞘细胞的移植和迁移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大鼠移植嗅成鞘细胞(OE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OEC迁移规律.方法从2.5个月龄SD大鼠嗅球取材,利用差异贴壁方法纯化OEC.移植前,用Hoechst33342标记OEC.按双肾双夹方法制备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10周,电凝大脑中动脉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MCAO大鼠63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梗死侧移植组、健侧移植组及双侧移植组,每组2......
作者:杨志华;盛文利;沈慧勇;侯清华;李锐;曾进胜;黄如训 刊期: 2008- 06
-
大鼠颈总动脉重度狭窄模型建立与超声对其的评价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CCA)重度狭窄模型,并探讨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其狭窄程度.方法将19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1只,CCA狭窄组8只.采用针控线栓法制作大鼠CCA狭窄模型.术后3h以高频CDFI检测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PSVCCA/颈内动脉PSV(PSVICA)及阻力指数(RI),评价CCA狭窄程度.术后6h,在显微......
作者:吉训明;段丽芬;华扬;李淑婷;凌锋;孟秀峰;罗玉敏 刊期: 2008- 06
-
肾病综合征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
患者男,31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6d,于2007年10月27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6d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吐白沫,伴意识丧失,约5min抽搐停止、意识恢复,共发作4次.......
作者:朱武生;陈光辉;张仁良;徐格林;樊新颖;郭芮兵;刘新峰 刊期: 2008- 06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腔隙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生率占脑梗死的20%~30%.尽管步态不稳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但关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变化较少有人研究.......
作者:杨丽平;李静;黄园媛;陈康宁 刊期: 2008- 06
动态资讯
- 1 脑梗死急诊溶栓及神经保护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 2 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影像的变化
- 3 急性重症卒中患者不同原因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
- 4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对缺血性卒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6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
- 7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 8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 9 严正声明
- 10 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复合手术一例
- 11 无症状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障碍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
- 12 现代医疗思维的困惑及整体自洽治疗理念
- 13 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 14 辽宁省阜新地区蒙、汉两族农村居民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比较
- 15 单一治疗方法未完全治愈颅内动脉瘤的再处理
- 16 岩下窦入路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
- 17 2007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 18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兔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 19 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 2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局部麻醉下脑缺血的监测: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