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第6期文章
  • 单枚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置入单枚自膨式支架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单枚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患者21例。术中将1枚自膨式开环支架的头端放置于椎动脉V1段的中远端,尾端放置于锁骨下动脉的近端。术后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

    作者:刘加春;陆军;王利军;祁鹏;王俊杰;胡深;王大明 刊期: 2015- 06

  • 超声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行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头部MRI检查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之相匹配的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60例作为脑血管病高危因素(CV-HRF)组,6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在双侧颈动脉处采集CVHI,分析......

    作者:辛锡林;张微微 刊期: 2015- 06

  •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和蛋白磷酸酶2A及神经酰胺水平的变化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GBA)、蛋白磷酸酶2A(PP2A)及其降解产物神经酰胺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例,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体检中心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静脉血,抗凝分离血浆。采用蛋白质芯片H50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试血浆神经酰胺水平。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GB......

    作者:张明华;宋亚光;王鹏;杨巍巍;李昕;李旭冉;于顺 刊期: 2015- 06

  •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变化分为迟发性脑水肿组(病例组39例)和非迟发性脑水肿组(对照组68例);于发病24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水平,在住院后第1、2周复查头部CT,监测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将可能影响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相......

    作者:顾双双;张均;韩玲;钱健;李启明;沙杜鹃 刊期: 2015- 06

  • 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

    作者:王飞;俞青;吴晓;居学丰;王莉;胡善友 刊期: 2015- 06

  • 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低温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稳定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代谢率,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减少微血管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自由基形成,延缓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耗竭,减少钙离子内流及其继发的细胞毒性作用,减轻卒中后的细胞凋亡等[1]。近年来,以动物实验结果为基础,......

    作者:刘利强;罗玉敏;吉训明 刊期: 2015- 06

  • 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955年,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自噬体结构,并在1963年的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细胞自噬的概念,认为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tioninjury,I/R)中发挥重要作用[1-2]。然而,在I/R发生的过程中,自噬究竟是发挥保护性作用还是损害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就自噬在I/R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春明;舒适;钱小路;尤艳利;宋慧敏;周爽 刊期: 2015- 06

  • 卒中后抑郁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目前普遍认为,PSD可在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并且持续2周以上。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约为33%,慢性期PSD的发病率可高达66%[1-2]。目前对PSD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影像学研究相对匮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

    作者:许孝南;吴军;陈旭辉;叶辰飞;黄正义;陶永军 刊期: 2015- 06

  • 血管内栓塞治疗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合并一侧P2段动脉瘤样改变一例

    患儿男,10岁,因头痛于2014年12月1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语言障碍,肢体活动正常,无饮水呛咳,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床突旁病变,行全脑DSA检查,发现左侧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样改变。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正常,无发热。无手术外伤史,按国家法定预防接种,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足月顺产,无特......

    作者:贺建雄;李桂林 刊期: 2015- 06

  •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过度灌注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一例

    患者男,29岁,汉族,主因“突发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75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半年前少量饮酒后,自觉右手麻木,24h后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至当地诊所就诊,期间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入当地中心医院,头部MRI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MR血管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烟雾病。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计数933×109/L,血......

    作者:杨斌;马妍;焦力群 刊期: 2015- 06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