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干血管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的单中心经验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脑干血管母细胞瘤(BSH)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BSH患者16例,经临床及影像资料(CT、MRI)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进一步证实.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49±11)岁;病程12h~6个月,病程中位数30(4,120)d;大径2.0~5.1cm,平均(3.4±0......
作者:张力;王汉东;潘云曦;丁可;祝剑虹;茅磊 刊期: 2018- 12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认知状态与焦虑和抑郁水平调查
目的调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认知和焦虑、抑郁状态,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认知状态进行评估,并将所有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26例)与认知障碍组(80例).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作者:王军;焦菡怡;关欣;纪媛媛;张娜芹;王娜 刊期: 2018- 12
-
三甲医院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救治延误综合评价模型评分体系的建立
目的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救治效率延误的危险因素,探讨单中心颅内破裂动脉瘤救治效能的综合评价模型评分体系的建立.方法课题调研时间为2017年9月至12月.(1)选择问卷专家组成员,由34名专家通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法问卷进行评分.(2)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及评分标准.综合模型分为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团队能力、医疗设备和急救体系三方面评价因素;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细......
作者:张小曦;黄清海;许奕;洪波;杨鹏飞;赵瑞;左乔;段国礼;刘建民 刊期: 2018- 12
-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该病是全球成人中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仅次于癌症.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性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
作者:宋君;朴哲;王利平 刊期: 2018- 12
-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研究进展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coupling,NVC)是颅神经代谢的基础,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如卒中、小血管病变、神经变性病等存在一定程度的NVC功能障碍.因此,通过检查并及早发现NVC功能异常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检查NVC的方法有功能MRI、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正电子成像及氙清除技术等,但其均要求受试者制动,对时间分辨率较差,而且检查费用较昂贵,限制了临床的应......
作者:陈玉辉;王音;徐蕾;李伟;龚涛 刊期: 2018- 12
-
重视并探索兼顾心脑血管病变的联合评估及防控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无论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复发以及死亡风险均较单纯ICVD者显著增加.目前,对ICVD患者心脑血管联合病变的重视程度不足,传统的分科诊治和研究方式难以满足对该类患者的总体防控需求.同时,国内外尚缺乏针对性的筛查及防治规范,也缺少相应的研究数据.因此,需通过加强多学科合作,增进对ICV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综合评价......
作者:马欣;吉训明 刊期: 2018- 12
-
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颅内段闭塞性病变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因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而住院,行常规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经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检查确诊为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或闭塞患者共275例,记录椎动脉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
作者:李秋萍;华扬;贾凌云;杨洁;高明杰;夏明钰 刊期: 2018- 12
-
Will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上海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例,所有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影像随访.8例中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后交通段1例,海绵窦段3例,椎动脉V4段2例;血泡样动脉瘤1例,梭形动脉瘤1例,假性动脉瘤1例,囊性动脉瘤5例;动脉......
作者:盖延廷;檀书斌;龚木花;彭方强;王威;李彦江;刘旻谛;张学军;曾冉;宋冬雷 刊期: 2018- 12
-
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卒中治疗经验
目的评估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东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共16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急性后循环卒中且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发病时间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4.5h)或病情进展性加重,术中给予取栓支架(SolitaireFR、Trevo、SolitaireAB)拉栓,若残余狭窄,给予小球囊(Gateway)......
作者:廖彬;张亮;黎凯锋;贺雄军;刘亚杰 刊期: 2018- 12
动态资讯
- 1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 2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兔脑血管痉挛及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 3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 4 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伽马刀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研究进展
-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
- 6 妊娠及产褥期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
- 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 8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9 氧合血红蛋白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 10 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评估的价值
- 11 Smart Mask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 12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3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近心端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 14 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和临床预后及血管改变的随访分析
- 15 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 16 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 17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 18 45岁以下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 19 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3例
- 20 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