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5期文章
  •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连续收治的966例(1052个动脉瘤)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7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66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未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对预后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和大小、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是否伴有急性重度脑积水、治疗时机、是否手术治疗、手术方......

    作者:于耀宇;曲友直;王祝峰;邓剑平;高立;张涛;李健;于嘉;赵振伟;高国栋 刊期: 2009- 05

  • Neuroform支架或球囊瘤颈重塑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探讨使用Neuroform支架或球囊与瘤颈重塑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0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中,129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瘤颈重塑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78例采用球囊瘤颈重塑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3个月对预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术后6~12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以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78例动脉瘤中,完全栓塞114例,次全栓塞12例,部分......

    作者:王祝峰;于耀宇;曲友直;邓剑平;高立;李健;田立桩;于嘉;张涛;赵振伟;高国栋 刊期: 2009- 05

  • 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皮质和头皮脑电监测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目的探讨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对手术策略的影响,以及患者术后因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发生缺血事件的情况.方法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患者(58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和头皮的脑电监测.前者用于监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可能的皮质缺血,后者用于监测麻醉药物对脑电影响.综合分析术中双相脑电变化对手术决策及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对52例患者中的40个动脉瘤的41支主要动脉采用了临时阻断......

    作者:宋志俊;史继新;杭春华;田蕾;潘颢;孙康健;谢韡;樊友武;潘云曦;马驰原;李杰;李劲松;王汉东;成惠林 刊期: 2009- 05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的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52例有症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以判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并比较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TIA病史、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的情况和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67.3%)......

    作者:王世芳;吴志强;肖卫民;李润雄;罗根培 刊期: 2009- 05

  • 不同治疗方式和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不同时机(早期和延期,以72h为界限)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9例(共328个动脉瘤)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手术组186例,血管内治疗组113例.手术组中剔除15例患者后,29例为早期手术组,142例为延期手术组.血管内治疗组中37例为早期治疗组,76例为延期手术组.观察患者住院天数、出院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

    作者:吴琪;张鑫;杭春华;张庆荣 刊期: 2009- 05

  •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现状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管疾病.根据夹层动脉瘤病变性质和部位的不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缺血性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以SAH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其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远大于相同部位的囊状动脉瘤患者.因此,在临床上,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旦明确诊断,均应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或致残率.......

    作者:张涛;于耀宇;邓剑平;于嘉;高立;曲友直;赵振伟;高国栋 刊期: 2009- 05

  • 低孔率球囊扩张支架对犬颈总动脉瘤腔压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孔率球囊扩张支架对犬颈总动脉瘤腔压力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中央部分网孔加密而两端与普通类型支架相同(正常孔率区)的低孔率支架,据中央网孔密度高低分为A、B、C三型.取10只犬,于每只犬的双侧颈总动脉建立3个侧壁宽颈动脉瘤模型.将24个成功的动脉瘤按平衡不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置入A型支架组、B型支架组、C型支架组和空白对照组(仅测压,不置入支架).采用微导管尾端连接的生物信号分析仪记录瘤腔......

    作者:杨志刚;刘建民;王奎重;黄清海;陈鑫璞;袁媛;许奕;洪波 刊期: 2009- 05

  • 血管内栓塞后未能治愈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处理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首次经弹簧圈栓塞后,60%~75%的颅内动脉瘤可完全闭塞而获得治愈[1-2],并且已有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弹簧圈栓塞患者与手术夹闭患者相比,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但栓塞治疗后动脉瘤的复发率为14%~33%,近1/3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3-4].现将栓塞后未能治愈的颅内动脉瘤手术处理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民;张鸿祺;鲍遇海;支兴龙;李萌 刊期: 2009- 05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与侧支循环的临床分析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除了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以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stenting,CAS)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但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常见的并发症为栓子脱落、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等缺血事件,而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syndrome,HPS)虽不常见,但出......

    作者:聂本津;缪中荣;焦力群;李慎茂;朱凤水;宋庆斌;凌锋 刊期: 2009- 05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急性卒中和心房颤动患者一级、二级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血管性事件的一级预防:未来的心源性卒中的患病率将会升高.因此,对所有患心房颤动但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这对制定药物治疗的策略很关键.心房颤动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故对心房颤动患者必须行抗凝治疗(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除外).在控制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前提下,对75岁以上的心房颤动患者也应进行抗凝治疗.......

    作者:蒋丽丹 刊期: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