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的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后循环缺血......
作者:刘兰;刘筠;许亮 刊期: 2016- 02
-
多模式CT对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侧支循环良好者与侧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
作者:王武华;邓小纯;胡凌 刊期: 2016- 02
-
大脑中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及预后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70例共17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120个(69.4%)破裂动脉瘤和53个(30.6%)未破裂动脉瘤。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1)170例经过术前评估可以行血管内栓塞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2)1......
作者:立利;张鑫;张庆荣;吴琪;张翔圣;杭春华;史继新;王汉东 刊期: 2016- 02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是指手术麻醉后数天内发生的意识、认知、定向、思维、记忆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发病率为3%~61%[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方法,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卒中发生率[2-3],但P......
作者:王前;王天龙 刊期: 2016- 02
-
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亚型中常见的类型。胱抑素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的较敏感的内源性指标,除了可以评价肾功能,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1-6]。笔者就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于利萍;石正洪 刊期: 2016- 02
-
手术切除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颌下可扪及一搏动性包块,搏动与心律同步,大小约3.0cm×3.0cm,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外院颈部彩色超声检......
作者:茅磊;杭春华;纪祥军;王汉东 刊期: 2016- 02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价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性一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接受CEA治疗的住院患者89例。根据DSA显示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为开放组(45例)和未开放组(44例)。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的一致性;分析两组术中实施临时......
作者:周瑛华;华扬;凌晨;段春;王力力;侯伟红 刊期: 2016- 02
-
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及运......
作者:马永杰;李传捷;卞立松;柳江;王志潮;李桂林;张鸿祺 刊期: 2016- 02
-
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在动脉瘤破裂发病24h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按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1~6个月的随访结果......
作者:龙建武;陈金龙;何雪阳;张鸿祺;郭之通 刊期: 2016- 02
-
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6个动脉瘤),均经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压缩”方式指通过操作使LVIS支架长度比标注释放数值短缩超过5mm;“灯笼”方式指瘤颈处LVIS支架直径增宽。计算......
作者:陈骅;苏浩波;陈亮;罗良生;顾建平;张健 刊期: 2016- 02
动态资讯
- 1 中国神经血管手术防治卒中相关指南的系统评价
- 2 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期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定义
- 4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定量测量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 5 显微夹闭手术时机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 6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 7 经眶上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 8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现状
- 9 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复合手术一例
- 1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局部麻醉下脑缺血的监测:Meta分析
- 11 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 12 血管内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瘤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 13 中国中西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学术研讨会纪要
- 14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 15 MoMa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
- 16 重症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后死亡的预测因素分析
-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青光眼一例
- 18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 19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特征
- 20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