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12期

缺血性卒中DNA甲基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张晓璐;于海龙;许建国;黄爱林

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DNA甲基化调控, 综述
摘要:神经可塑性作为贯穿于整个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过程的基础[1],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康复过程存在多种调控神经发育基因的改变.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细胞中信息的表达受两种因素控制:一种是遗传调控,另一种是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去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如microRNA),调控不同细胞类型的特异性基因表达及其转录程序[24].DNA甲基化发生在DNA复制之后,转录之前.其基本过程是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的作用下,将一个甲基添加到胞嘧啶的5 ’-碳分子上,形成5-甲基化胞嘧啶.表观遗传学在缺血性卒中过程中,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神经可塑性、学习以及记忆能力,也影响脑缺血、缺氧后的损伤和修复过程[2-3].笔者主要从DNA甲基化在大脑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卒中机制等方面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