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3期文章
  • 北京某三甲医院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卒中患者255例,排除资料不全7例,获得有效病例248例.依据是否通过急救车转运到院,分为急救车组(88例)和非急救车组(16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院前情况、发病至到院时间、到院至评估时间、到院至CT检查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差异,并分析急性卒中患者急救车利用的相关......

    作者:高丹丹;李洋;马青峰;李斗;狄奎义;吉训明 刊期: 2017- 03

  •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

    作者:李桂林;杜世伟;李静伟;孙力泳;张鸿祺;陈健 刊期: 2017- 03

  • 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打开不良与血管弯曲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水平段血管弯曲度和弯曲半径对新型编织型支架(LVIS支架)打开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新型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近端释放于海绵窦段水平段的31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根据支架是否在第1次释放后,支架完全贴壁分为两组,打开良好组23例,打开不良组8例.比较两组血管弯曲度和弯曲半径的差异.结果打开良好组与打开不良......

    作者:肖贾伟;赵瑞;李嘉楠;郑乾;许奕 刊期: 2017- 03

  • 偏头痛与情绪及情感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中青年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3:1[1].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2%[1],在亚洲地区,成年女性偏头痛患病率为10%,男性为3%[2].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归为影响生活的慢性疾病之一[3].根据临床特点,偏头痛有多种分型,如先兆型和无先兆型;根据发作频率,偏头痛又可分为慢性偏头痛(chronicmigraine,CM)和发作性偏头痛(episodicmigraine,......

    作者:鲁明;樊东升 刊期: 2017- 03

  • 脑动脉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溶栓是唯一被证实治疗卒中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对治疗时间窗及入选标准的严格限制,临床上仅有极少患者可在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治疗[1-2].亚低温治疗是通过物理或药物治疗的方法将人体全身或局部温度降低至目标值,从而产生治疗或保护功效.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已在心脏骤停后的全脑缺血以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中得到验证,但尚未在缺血性卒......

    作者:吴隆飞;吴迪;刘向荣;赵文博;丁玉川;吉训明 刊期: 2017- 03

  • 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1].我国是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高发区域,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80%左右.研究显示,炎性反应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脑内炎性反应的第一步即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极化,进而启动效应分子和其他免疫细胞的释放[2].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不同极化表......

    作者:温少红;吴迪;刘向荣;吉训明 刊期: 2017- 03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28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I/R组(81只)、I/R+CART组(81只)和假手术组(63只)、假手术+CART组(63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I/R+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尾静脉注射CART(0.5μg,200μl),......

    作者:王路娜;陈一冰;张均;王芳;顾双双;李瑾;沙杜鹃 刊期: 2017- 03

  • 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Onyx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随访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中,静脉窦内球囊保护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使用Onyx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瘘口位于乙状窦区3例、横窦区4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例,大部分栓塞2例,球囊保护静脉窦均保持通畅.临床随访7例,随访时间为术后6......

    作者:李嘉楠;李强;冯明陶;曹伟;张琪;黄清海;刘建民;许奕 刊期: 2017- 03

  • 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应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AVM患者57例,经MRI及DSA确诊,显微外科术前均应用Glubran和(或)Onyx栓塞治疗.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7例患者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35例,Ⅲ级18例,Ⅳ级4例.11例患......

    作者:葛云鹏;张鸿祺 刊期: 2017- 03

  • 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桥接治疗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

    尽管脑血管远端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有效,但行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溶栓(IVT)即桥接治疗是否优于单独行血管内治疗仍是热议焦点.德国G?ttingen医学院Maie等对血管内治疗前行IVT治疗与未行桥接治疗患者的再通率和预后功能进行了比较.......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7- 0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