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颢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
作者:徐斌;宋冬雷;毛颖;徐宏;顾宇翔;陈功;田彦龙;廖煜君;杨晨;周良辅 刊期: 2007- 10
-
血流重建结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重建结合颅内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瘤患者,行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和动脉瘤孤立术.依据动脉瘤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包括对M2段及其远端的动脉瘤采用低流量旁路移植5例,对M1段动脉瘤采用中流量旁路移植4例,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采用高流量旁路移植5例.术中或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
作者:李萌;张鸿祺;支兴龙;张鹏;焦力群;马妍;鲍遇海;凌锋 刊期: 2007- 10
-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微血管变化的研究
目的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清除前后血肿周围组织内微血管的病理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血肿组、血肿清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每组中各有1只大鼠取自同一窝别,体重相似.采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凝固动脉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血肿清除组大鼠术后30min注入尿激酶清除血肿.术后6h用墨汁-右旋糖酐溶液于升主动脉灌注脑组织.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紧邻血......
作者:吕田明;尹恝;罗一峰;陆兵勋 刊期: 2007- 10
-
脑梗死后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观察
目的探讨脑梗死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各24只),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7、14、21及28d时,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
作者:马敏敏;刘新峰;徐格林;马玉苹;朱武生;樊新颖;郭芮兵 刊期: 2007- 10
-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在脑缺血动物模型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脑缺血的基因治疗是颇具前景的治疗手段,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系到终治疗的成败.......
作者:李照建;王任直 刊期: 2007- 10
-
脑血管重建术的重新评价与应用
当我们把21世纪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20世纪所做的手术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目前所能治疗的疾病已远多于上个世纪,用来诊断和判断疾病的手段已极大丰富,取得的临床疗效也好于以往,所以我们常自豪地宣称:我们能为前辈所不能为的事.但任何临床技术的革新都是建立在前人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任何创新都需要临床结果的支持和确凿的证据,以证明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应深刻地意识到:我们能做的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做.......
作者:毛颖 刊期: 2007- 10
-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6-2006年)、MEDLINE(1996-2006年)和Cochrane图书馆(2006年12月前已发表的文献和已注册但未发表的临床试验),并与研究者取得联系获得更多的相关研究资料.纳入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后30d......
作者:马妍;杨帆;凌锋 刊期: 2007- 10
-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影像学的比较
缺血性卒中是世界上严重的致残及致死性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缺血性卒中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发病比例约为3∶1,但就致残及致死率而言,后循环卒中所占比例更高[1].另有研究指出,在后循环卒中的致病因素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性病变占首位[2].因此,对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性病变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华扬;孟秀峰 刊期: 2007- 10
-
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
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椎间隙段的走行变异类型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分析走行变异对颅内、外椎动脉PSV的影响以及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眩晕组和对照组患者......
作者:孟秀峰;华扬;凌晨;段春;刘强 刊期: 2007- 10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蒙古沙土鼠实验性上矢状窦闭塞模型中的表达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由脑静脉闭塞导致的局灶性脑缺血远远少于动脉闭塞所导致的脑缺血,但随着神经系统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介入理论的普及和提高,以脑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逐渐被临床所重视.......
作者:高宝山;杨华东;金点石;常庆勇;钱盛伟;张继志;黄坤;曲凯 刊期: 2007- 10
动态资讯
- 1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梗死病灶类型及脑灌注的相关研究
- 2 CT血管造影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3 脑电监测与脑血氧定量监测指导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技术的价值
- 4 覆膜支架在颅颈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 5 音乐节奏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 6 分级不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 7 高颅压及脑静脉病变诊治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 8 烟雾病易感因素研究进展
- 9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 10 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
- 11 心房黏液瘤合并多发脑动脉瘤一例及文献回顾
- 12 立体定向第三脑室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10例
- 13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准确性的研究
- 14 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连接蛋白43表达及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
- 15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16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我们知道多少
- 17 伽玛刀放射外科分次治疗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的初步临床疗效
-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需要明确的问题
- 19 微核糖核酸与卒中诱导免疫抑制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 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年龄特征与头颈部大动脉病变分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