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4期文章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PIS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卒中家族史、卒中次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吸烟、饮酒等共20个因素进行χ2或t检验,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其影响程度.结果单因素分析:①有高血压病史者,PIS组73例(6......

    作者:林晓东;赵丽;田小卫;李福学;王学敏 刊期: 2007- 04

  • 载脂蛋白M基因1号内含子T53→C和4号内含子C59→A突变的家系分析

    目的分析1个中国汉族家系的载脂蛋白M(ApoM)基因1号内含子T53→C、4号内含子C59→A突变的家系遗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了1个携带ApoM基因1号内含子T53→C、4号内含子C59→A突变的先证者及其5名家系成员这2个位点的基因型及血脂情况.结果此2个位点突变分别在先证者、其长女(子代1)和其子(子代3)中检出,其妻子及其余2个女儿检测为阴性;先证者65岁患脑梗死,......

    作者:贾建平;韩秀杰 刊期: 2007- 04

  • 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康复的作用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109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米氮平组同时加用米氮平治疗.治疗前后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RSD)评价抑郁状况,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和12周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张桂云;潘玉红 刊期: 2007- 04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其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联合组)60例,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动脉组)46例.动脉组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病变动脉,输注rt-PA50mg;联合组先静脉输注rt-PA,再经病变动脉输注rt-PA,总量<50mg......

    作者:王凡;杨华;出良钊;胡阳春;隋建美;刘健 刊期: 2007- 04

  •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和CD61及CD62P的表达

    目的观察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stroke,PS)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分别测定37例PS患者(Ⅰ组)、40例稳定型脑梗死患者(Ⅱ组)和45名对照组(Ⅲ组,为健康体检正常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其中Ⅰ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0......

    作者:邵良;季美华;陶国华;谢玮;丁莉;张丽华;朱震勤;姚鸿莉 刊期: 2007- 04

  • 二异丙酚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异丙酚对大鼠脑出血后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和治疗组(10只),假手术和模型组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12h组及1、2、4d共5个亚组,治疗组分1、2d共2个亚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Ⅶ型胶原酶定向注入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等渗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定向注入;治疗组给予二异丙酚100mh......

    作者:王京娥;张勇;丁新生;刘源;刘兵荣;印卫兵 刊期: 2007- 04

  • 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SSST)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模型组采用上矢状窦局部置管并注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建立大鼠SSST模型;对照组采用上矢状窦三氯化铁滤纸贴敷法建立SSST模型.两组于手术后24h行MRI及MR静脉造影(MRV),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模型成功后,分别于1、2、3、4周行MRI、MRV,观察上矢状窦再......

    作者:王建祯;吉训明;凌锋;李慎茂;缪中荣;朱风水;何心;宣芸 刊期: 2007- 04

  • 脑缺血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β)在大脑细胞外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plaque,SP)是AD主要的病理学特征.......

    作者:郑莹;闫福岭 刊期: 2007- 04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和对动物模型的治疗进展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深入研究,缺血半暗带血供的恢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约15%的脑血管病患者脑循环储备力下降,这样就增加了脑梗死的可能性.目前,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血管内手术治疗等方法.然而药物治疗存在出血等并发症,血管内治疗复杂和创伤大.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安全、创伤小、更有效地促进脑内毛细血管再生的方法.......

    作者:党莎;吉训明;罗玉敏;钮伟真;凌锋 刊期: 2007- 04

  • 系统思维全面进步——2007国际卒中大会侧记

    冬季的旧金山与北京不同,依旧给人春天的感觉.2007年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StrokeConference2007,ISC2007)正是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召开的,带给我们的同样是春天的气息,是对卒中救治的希望.......

    作者:凌锋 刊期: 200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