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锥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基底核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旨在研究锥颅抽吸血肿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不同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1例脑基底核区出血的患者,分为锥颅血肿抽吸组(43例)和药物治疗组(38例),根据不同出血量,每组分成两个亚组,锥颅血肿抽吸组出血量40~80ml为Ⅰa组28例,出血量>80ml为Ⅰb组15例;药物治疗组出血量40~80ml为Ⅱa组25例,出血量>80ml为Ⅱb组13例.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法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评分......
作者:葛朝莉;韩漫夫;白润涛 刊期: 2004- 11
-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因素.方法对140例脑AVM患者行显微外科切除手术,术前根据Spetzler-MartinAVM分级系统进行分类:Ⅰ级16例(11.4%),Ⅱ级52例(37.2%),Ⅲ级47例(33.6%),Ⅳ级16例(11.4%),Ⅴ级9例(6.4%).在AVM术后1周和手术半年后随访情况应用Glasgow预后量表(GO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将......
作者:李永;王硕 刊期: 2004- 11
-
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周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七叶皂苷钠对其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叶皂苷钠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和常规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选择30名健康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发病后24h、7d、14d血浆TNF-α和血清NSE的含量.结果常规组血中TNF-α和......
作者:刘志军;范生尧 刊期: 2004- 11
-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方法,并探讨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h内就诊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0例.均行急诊头部CT扫描,排除脑出血,并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后24~72h复查CT,将病灶大径>5cm并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脑叶以上者视为大面积脑梗死.先根据病灶受累血供范围分为三组,(1)>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
作者: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杨智云;卢林;李振东;苏镇培;曾进胜 刊期: 2004- 11
-
应用数学模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
目的建立数学模型,并借此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方法对67例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26例,对两组患者的13个项目进行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结果出血量、出血部位、二次手术、并发症和康复期治疗5个变量为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据此建立判别函数式,预后良好的回代正确率为95.1%,预后不良的正确率为96.2%,总的判别正......
作者:陈来照;马景(钅监);鄂正刚 刊期: 2004- 11
-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87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187例患者出院161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13.9%;对125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7年,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52例(41.6%),ADL236例(28......
作者:刘振川;王大明;翟乐乐;付廷利;刘家春 刊期: 2004- 11
-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及PAF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为五组,各组8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a组为等渗盐水组缺血6h再灌注6h组;Ⅱb组为等渗盐水组缺血6h组;Ⅲa组为巴曲酶组缺血6h再灌注6h组;Ⅲb组为巴曲酶组缺血6h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MCAO及......
作者:白文婷;陈立杰 刊期: 2004- 11
-
猪深低温停循环辅助灌注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长程时间窗90min期间行间歇性一侧颈动脉顺行辅助灌注脑保护液(IUACP)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0~15kg实验小猪22只,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6只,18℃不停循环90min,不加灌注脑保护液;阳性对照组8只,18℃停循环90min,不加灌注脑保护液;实验组8只,18℃停循环90min,IUACP灌注1,6-二磷酸果糖+氧和冷晶液脑保护液.采用改良开胸体外循环法建......
作者:董斌;罗其中;江基尧;邱永明;钟春龙;徐英辉;廉治刚;陆兆丰 刊期: 2004- 11
-
微侵袭治疗脑出血置管路径及血肿腔内引流管长度的确定
在用普通立体定向仪进行微创脑出血手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入颅点和引流管前端侧孔长度,一直是个难点.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4年4月实施立体定向血肿腔置管抽吸引流术,成功治疗脑出血137例.通过这些手术,总结出确定颅外空间点、靶点的双点置管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英志;李洪涛;曹惠芳;崔玉莹 刊期: 2004- 11
-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但目前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包括开颅和微侵袭手术)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不多,现有的治疗策略也没有一项被公认为有效.本文作者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毛青;刘卫东 刊期: 2004- 11
动态资讯
- 1 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手术入路影响因素及效果
-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学分型的演变
- 3 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
- 4 M4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流自主调节障碍中的作用
- 5 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Willis环变异与前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的关系
- 6 miR-143/145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7 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 8 卒中后老年患者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9 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 10 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DSA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
- 11 血管生长素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1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经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效果
- 13 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分析
-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电图监测
- 15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 16 颅内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 17 手工制作微导丝套索装置处理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移位弹簧圈
- 18 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四例
- 19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八例的临床分析
- 20 他汀类药物与卒中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