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第9期文章
  • 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DSA与头部MRI、CT融合技术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个体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5月经DSA诊断明确为AVM的21例患者,术前分别行DSA、MRI或CT检查,并行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在21例患者中,对15例行MRI与三维DSA融合,对6例行CT与三维DSA融合。结合患者影像融合结果进一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

    作者:张翔圣;张鑫;张庆荣;吴琪;文立利;茅磊;吴伟;杭春华 刊期: 2015- 09

  • 青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

    目的:调查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长期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08年8月至2013年7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18~45岁)缺血性卒中或TIA(发病2周内)312例患者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规律随访(发病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发病第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以调查卒中复发情况。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全体患者......

    作者:陈红兵;洪华;刘刚;张爱武;张健;邢世会;谭双全;曾进胜 刊期: 2015- 09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红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脑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标准,对7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按血清NSE、胆红素水平增高与正常分为试验组41例、对照组32例。于入院第1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测量血清NSE、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并与患者住院......

    作者:王岩;欧阳和中;刘凤国;刘淑艳;谢莉 刊期: 2015- 09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

    作者:李慧英;郑晓风;杨淑贞;甄伟兰;杨明宇;梅飞来;陈湘 刊期: 2015- 09

  • Slit-Robo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分泌型糖蛋白Slit及其跨膜受体Robo蛋白早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轴突导向抑制因子而被发现。其通过充当一些轴突的导向抑制因子或另一些轴突支化和延长诱导因子控制轴突导向、分支形成及细胞迁移。自被发现以来,关于Slit-Robo信号通路的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Slit-Robo信号通路在细胞迁移、炎性反应、肿瘤发生及器官发育等过程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另外,研究者发现其既可以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促......

    作者:柴源;蒋莱;周玉云;马学玲 刊期: 2015- 09

  • 基底动脉开窗并狭窄致反复发作意识障碍一例

    患者女,61岁,因“反复发作意识障碍4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2月24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近4年来反复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每次持续2~3s后可缓解,近1年患者较前发作频繁,且意识障碍发作前出现短暂眩晕及视物旋转,无明显视物成双。1个月前患者意识障碍再次发作,并摔伤头部,同时出现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为求进一......

    作者:马争飞;焦力群 刊期: 2015- 09

  • 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合并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并发脊髓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47岁,因突发头颈部疼痛2d于2015年1月8日由外地转入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患者于2d前晚间睡眠时无明显诱因突发颈部剧烈疼痛、僵硬感,随即疼痛放射至头部,无呕吐、四肢麻木及大小便失禁。于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发现桥脑前方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予以止血、镇痛等保守治疗后2d,转至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时体格检查:意识清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5分,颈部强直,四肢及躯体深浅感......

    作者:张翔;张全斌;陈左权 刊期: 2015- 09

  • 控制性抗凝在闭塞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控制性抗凝在闭塞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梭形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梭形动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3例患儿均采用血管内介入闭塞双侧椎动脉,并于术后静脉输入肝素钠[(10~30U/(kg·h)]行控制性抗凝治疗。结果抗凝过程中,2例因出现鼻衄、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而暂停抗凝后,继发呕吐、偏瘫、意识障碍及呼吸功能障碍等严重脑干缺血症状(1例改用低分子肝素后......

    作者:李静伟;曾高;杨帆;李桂林 刊期: 2015- 09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日本学者Takaiwa等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查15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70.0±6.5)岁。通过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两个亚测试(WAIS-R2亚测试)和国家成人阅读测试日本版(JART)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平均分和正常值及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和术后分值的变......

    作者: 刊期: 2015- 09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测斑块形态不能预测颈动脉再狭窄

    德国学者Wasse等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认为,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影响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CAS治疗过程中,软质、不稳定性斑块更容易受损,这种斑块很可能引起一系列反应,终导致ISR。......

    作者: 刊期: 201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