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9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26/R

邮发代号: 80-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1期文章
  • 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与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MR血管成像检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盲法独立判读所有患者的3D-CTA图像,3D-DSA的图像由1名从事血管介入的神经科医师和1名介入影像科医师共同判读确......

    作者:张政;韩剑虹;李迎春;曹毅;朱剑萍 刊期: 2012- 01

  • 球囊扩张支架与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2例,对其中24例实施球囊扩张支架治疗,38例实施自膨式支架治疗.按Mori分型观察两组患者残留狭窄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①对62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球囊扩张......

    作者:徐善才;许斌;吴培;季智勇;史怀璋 刊期: 2012- 01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7例,按病灶体积分为小、中、大3个亚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高危组(NIHSS>8分)和低危组(NIHSS≤8分),选择60例非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分析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

    作者:叶明;李淮玉;朱余友;王国平;丁小灵;马筱玲 刊期: 2012- 01

  •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H)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505A的GG基因型占35.4%(46/130),GA+AA基因型占64.6%(84/130);而对照组分别为49......

    作者:何芳梅;李亚军;张蓓;潘剑罡;陈煜森 刊期: 2012- 01

  • 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随访观察

    目的评估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血管狭窄率均>50%.根据Mori分型,A型7例,B型24例.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及评估,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①31例患者中,MoriA型患者术前......

    作者:段鸿洲;莫大鹏;张扬;伊志强;李良;张家涌;鲍圣德 刊期: 2012- 01

  • 微核糖核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卫生部组织的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跃居第一位,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1],超过心血管病和癌症的新发病例.卒中可被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占85%左右,出血性卒中占15%左右.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虽然对脑缺血病理机制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临床药物的治疗并未获得理想的疗效.目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

    作者:许长敏;罗玉敏;高利 刊期: 2012- 01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贫血的研究进展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需求亦增加.SAH后贫血的发生(一般将贫血定义为Hb<90~100g/L[1-3]),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有不利的影响.而在有输血指征的情况下,输注红细胞悬液在改善贫血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不利影响[4-5].已有临床及基础研究对SAH后贫血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输血......

    作者:齐猛;史继新 刊期: 2012- 01

  • 微导丝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一例

    患者女,56岁.2008年10月12日因情绪激动后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1h,由急救中心送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既往体检发现患者有心脏瓣膜病变30余年,每年均接受心脏彩超随访.近两年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长期服用普罗帕酮(商品名:心律平),效果较好.发病75min到院,当时体检:血压为120/78mmHg,体质量为80kg,意识清楚,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肌力为0级,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美......

    作者:张永巍;黄清海;邓本强;刘建民 刊期: 2012- 01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主干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67岁.因突发头痛伴呕吐1d,于2011年5月收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服药;无动脉瘤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除脑膜刺激征阳性外,其余未见阳性体征.头部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DS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图1a),颈外动脉造影未见颅内供血分支;左侧椎动脉造影,示右侧后交通动脉发达,右侧颈内动脉C7段以远显影良好,右侧后交通动脉上有1个囊状动脉瘤......

    作者:冯文峰;王刚;张国忠;李明洲;何小艳;张龙;漆松涛 刊期: 2012- 01

  • 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有研究显示,亚洲人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1],我国大概每年有40~50万新发作的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2].尽管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仍高达10%~24%[3].因此,研究和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报道......

    作者:张广平;刘楠;李慎茂;陆伯华;宋福京 刊期: 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