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04期

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救治效率的影响

文婉玲;张从昕;黄清海;杨鹏飞;张永巍;邢鹏飞;李子付;张萍;洪波;许奕;邓本强;刘建民

关键词:脑缺血, 卒中, 医师诊疗模式, 血栓溶解疗法, 流程, 血管内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制度对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院内诊疗流程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24例,按流程运行年度[第1年度(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第2年度(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第3年度(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进行分析.比较第1、2、3年度各治疗环节[抵达医院至影像学检查(DTI)、抵达医院至静脉穿刺(DTN)、影像学检查至静脉穿刺(ITN)、抵达医院至股动脉穿刺(DTP)、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ITP)]耗费时间及延误(DTN>60 min、DTP>90 min)率;以第1、2、3年度治疗环节耗费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时段(>中位数值)为因变量,观察年度、治疗方式对延误的影响;分析不同年度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延误原因(客观原因/其他原因)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1)第1、2、3年度,DTI分别为23.0(11.0,42.0)、22.0(10.1,39.0)、13.0(6.0,27.0)min,DTN分别为50.0(30.0,77.1)、45.0(30.0,70.2)、36.0(24.0,57.0)min,DTI及DTN环节耗费时间逐年缩短,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TP耗费时间有缩短趋势,但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ITN及ITP环节耗费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第1、2、3年度,DTN延误率分别为33.3%(40/120)、20.7%(29/140)和8.1%(9/111),3个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111,P<0.01);DTP延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第1年度为参照,第3年度DTI发生延误的风险降低(OR=0.174,95%CI:0.101~0.298,P<0.01),第2、3年度DTN发生延误的风险均降低(OR=0.564,95%CI:0.338~0.941;OR=0.180,95%CI:0.101~0.320;均P<0.05);相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桥接治疗是DTI环节救治效率改善的保护因素(OR=0.530,95%CI:0.297~0.943,P=0.031);相对于桥接治疗,直接血管内治疗是DTP救治效率改善的保护因素(OR=0.427,95%CI:0.202~0.901,P=0.025);其余自变量对DTI、DTN和DTP环节是否造成延误无明显影响(均P>0.05).(4)在3个年度中,静脉溶栓发生延误以客观原因为主,其他原因所致的静脉溶栓延误构成比逐年下降,第3年度已无其他原因发生的延误(x2=10.402,P=0.004);血管内治疗方式延误原因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2,P=0.164).结论 在现有流程和资源配置下,设定DTN目标时间并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时间窗内AIS患者到院后影像学检查的进行和静脉溶栓的有效实施和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