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第12期

延髓内脏带与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郭洪志;王蕾

关键词:延髓内脏带, 器官功能障碍, 反应调控, 生命中枢, 应激, 形态学特点, 神经解剖学, 整体调节, 胃肠蠕动, 生理功能, 生理改变, 神经内科, 免疫反应, 国内, 大鼠延髓, 病理, 下丘脑, 内分泌, 结构区, 横切面
摘要:下丘脑作为一个重要的应激反应调控中枢,普遍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大鼠延髓中尾段的横切面上,存在一条从背内侧至腹外侧的带状区,称之为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1].MVZ作为一重要的功能结构区,参与躯体性、内脏性感觉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如呼吸、心跳、血压、胃肠蠕动、内分泌以及免疫反应等,是另一重要的应激反应调控中枢.长期以来,延髓作为重要的生命中枢,国内外学者多局限于研究其中某一核团的病理、生理功能,而忽略了延髓对机体生命的整体调节.目前MVZ在国内神经解剖学领域已逐步被认识,而神经内科领域对其了解的甚少.本文就MVZ的形态学特点,在各种应激情况下MVZ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阐述与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