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首页>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第07期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

张春婷;王雪;贾庆霞;赵仁亮

关键词:椎动脉, 发育不良, 后循环缺血, 病理生理机制, 综述
摘要: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经横突孔上行入颅,汇合为基底动脉,是大脑后循环的供血动脉。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椎动脉管径及其走行经常存在先天变异。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指椎动脉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管径纤细[1],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常见无临床意义的先天变异[2]。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及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VAH可导致自身及其周围血管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1]。VAH与后循环缺血[3-8]、先兆性偏头痛等密切相关[8-9]。VAH在后循环缺血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笔者对VAH与后循环缺血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